閩南網7月1日訊 自南安“百會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啟動以來,得到各商(協)會的積極響應。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共有49家商(協)會與48個欠發達村開展結對幫扶,各商(協)會通過種養業扶持、醫療救助幫扶、助學幫扶,以及安居危房改造等幫扶方式,共計落實幫扶款130萬余元。
銀川商會前往南安市蓬華鎮大演村調研對接扶貧工作
各商(協)會由主要領導帶隊,深入結對幫扶貧困村進行實地考察、調研,詳細了解村容村貌,策劃符合村情的扶貧項目,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并承諾將通過各種方法和渠道幫助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實現“造血”功能。
發展農業養殖項目 增強“造血”功能
上個月,廣東南安商會會長黃坤波一行到碼四村開展精準扶貧活動,經實地走訪,為貧困戶劉興強制定幫扶計劃,幫助其一家發展養殖業并資助其一筆2萬元的啟動資金。讓其購買雞苗及飼料,待養殖的雞長大后由商會兜底購買。
此次與百家商協會開展結對幫扶的50個扶貧開發重點村和53個欠發達村,大部分都位于南安山區,經過商協會的前期實地考察后,都提出了在當地發展農業種植和家禽養殖項目,來實現貧困戶的勞動脫貧。
如廣東南安商會利用潭溪村的本地資源和技術,由商會牽頭,村集體入股,17戶困難戶以資金入股“金菓頭合作社”,共同來做養殖業,主要以養殖土雞、土鴨為主,銷往泉州市區、晉江等地。合作社除了能優先為困難戶提供就業崗位,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還能為扶貧對象帶來分紅,幫他們擺脫貧困。
深圳市南安企業協會在會長張呈毓帶隊實地考察的基礎上,決定對向陽鄉馬跡村發展種植25畝“綠茶”帶動村民增收的精準扶貧項目給予10.5萬元的支持,并支持產銷結合,將原生態綠茶推向深圳市場。
引入職業技能培訓
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各商(協)會通過前期的調查發現,許多困難戶自身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無法實現就業的多樣化選擇,因此讓他們學習更多的職業技能,也被列入了扶貧的議程中。
廈門市南安商會通過對兩個結對扶貧村的多次走訪,制定了《廈門市南安商會“精準扶貧”工作方案》,其中就有專門提出為村民提供學習職業技能的機會。例如提供諸如臺灣香腸、牛軋糖制作、汽車維修、汽車裝潢、二手車經銷、廚師、茶業、建筑、電工、家政等等的培訓、見習機會。并制定了“金種子扶貧”計劃,重點培養幾位年富力強事業型的村民成為致富領頭羊。在村民擁有一定的就業基礎后,商會還將為村里適齡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可讓村長發布村民個人求職簡歷到商會微信群里,在雙方自愿前提下達成招工、就業機會。此外,還將引導商會企業將一些外包業務或采購業務設在村里,或者由村民承接。
“我們將拿出5%的銷售利潤支持村里的扶貧工作,通過扶貧資金幫助解決貧困戶子女上學問題,讓他們長大后有一技之長,從源頭上脫貧。”在眉山鄉田內村的走訪中,南安市海西閥門協會由會長李勝利代表協會承諾,對于村里有學歷文化需要就業的貧困子弟,涉及機械制造行業,協會將落實到廠里并優先培養技能。
6月24日,天津市南安商會在掛鉤幫扶成竹村啟動儀式上,向成竹村捐贈幫扶款43.3萬元,其中30萬元將用于幼兒園建設。天津市南安商會會長洪榮清表示,商會將會認真研究成竹村目前的困境及17個貧困戶的詳細資料,采取一對一的形式結對幫扶,助其發展生產、創業就業,幫助失學兒童重返校園。(海都記者 陳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