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與臺灣島隔海相望,是舉世聞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三國東吳置縣,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1993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全市土地面積2036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3個街道、1個經濟開發區,人口150萬(2010年統計數據),海外僑胞300多萬人。
南安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置縣于三國東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名“東安縣”。之后朝代更迭,曾改用晉安、梁安等,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稱南安縣,唐嗣圣初(684)置武榮州,故南安又別稱武榮。南安歷史上曾一度是閩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素有“海濱鄒魯”之稱,境內豐州金雞古港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唐代開八閩文化之先聲的歐陽詹,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贄,民族英雄鄭成功,一代名將葉飛,知名愛國華僑李光前、黃仲咸,祖籍地都在南安。
南安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東接泉州中心市區,西靠廈門經濟特區,處于閩南金三角中心地帶。福廈高速公路,國道324線,省道307、308線,沿海大通道,漳泉肖鐵路以及建設中的泉三高速公路、福廈高速鐵路穿境而過,國家二類口岸石井港可直航香港、金門、馬祖、澎湖和廈門、上海、廣州等沿海大中城市,市區距晉江機場30公里,距廈門機場80多公里,交通四通八達、方便快捷,是福建東南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節點。
南安名勝眾多,擁有一批知名的歷史文物和名勝古跡,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0處。鄭成功陵墓、九日山摩崖石刻、“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安平橋、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聞名遐邇;雪峰寺、鳳山寺、靈應寺、五塔巖、天心洞等眾多座寺觀名勝,構成一道神奇的宗教文化風景線;天柱山、黃巢山、大佰島等,是生態旅游觀光勝地。
南安人具有愛拼敢贏的精神、重商善賈的傳統、開放兼容的特性。330多萬南安籍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熱心支持、積極參與家鄉經濟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連續十幾年華僑捐資額逾1億元人民幣,居福建省各縣(市)首位。同時,南安還擁有在祖國大江南北打拼的30多萬工商實業人士,以及遍布全國各大、中城市的34個異地商會,他們是閩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南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興力量。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與發展,南安這一千年古邑以嶄新的時代風貌展現在世人面前。撤縣建市十幾年來,南安發展理念不斷提升,發展思路不斷拓展,發展實踐不斷深化,特別是“十一五”以來,南安以“振興南安形象、走在全省前列”為目標,持續深入開展“項目建設和招商選資系列年”活動,大力實施“回歸創業”工程,全面推進“兩個加快”建設,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地區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均翻了一番,經濟發展速度和效益不斷提升。先后榮獲中國改革十佳縣市、全國科技示范市、體育先進市、文化先進市、科普示范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商標品牌十強縣(市)和中國龍眼之鄉、建材之鄉等稱號。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爭春時 趕訂單2025-02-1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