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前學村按輕重緩急有序進行
由于光前先生創建的各中小學已歷經50余年,年久失修,全面重建千頭萬緒,又處在改革開放大興教育、醫療之時,鄉人和學校、醫院都急于爭先改建,改善辦學、辦醫條件。成義先生于1992年12月及時致函李兆生,要依基金會“擬定的計劃按輕重緩急”進行之。1993年9月又致函強調“要按輕重緩急靈活處理。”我們遵從僑意,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不齊頭并進,把98座光前學村和醫院的建設工程,依照輕重緩急分期分批有序地進行。我們建設“南益別墅”時,雖工程在1995年奠基,但依成義先生意見,把此項工程建設資金250萬元讓位用于光前學村的學校建設,而該項工程緩建了兩年。由于捐助資金的集中統一安排,確保了全面完成光前學村建設任務,使學校辦學條件獲得了根本改善,辦學規模成倍擴大,學校從6所增至12所,學生數從5000人擴至萬余人,且教育效果顯著提高,質量迅速提升,學前教育和普通教育、職業教育步入了全省先進行列,大多學校成為南安乃至泉州、福建的名校。因此,光前學村2003年被全國僑聯命名為“科教興國示范基地”。2009年光前學村建設項目榮獲中華慈善總會的“中華慈善突出貢獻項目獎”。
選賢任能,委任李織霞、吳定基伉儷為李氏基金工程項目調研員
1991年間,由成義先生和成楓先生倡導創立的芙蓉基金會,在成楓先生精心組織和指導下,經過5年的風雨歷程,家鄉公益事業蒸蒸日上,成義先生稱贊成楓先生“一片丹心系鄉梓”。1995年5月基金會換屆,成義先生致函理事長李兆生,稱道“名譽理事長與理事長無私奉獻精神,英明督導,積極推行,理事們團結一致,同心協力,任勞任怨,再配合各有關單位領導與下屬間之精誠通力合作與協調,短短幾年間發展迅速,煥然一新洋溢著勃勃生機。”成義先生的多次贊揚,對基金會同仁無疑是巨大鼓勵和鞭策,是推動家鄉公益建設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在家鄉公益事業全面深入發展的關鍵時刻,成楓先生因為年事已高,加上長期辛勤,身體漸弱,于1995年10月17日安然病逝。此時,已經搭好的“橋梁”,已打開的“通道”能否持續前行,家鄉人民正為此憂慮時,成義先生于當年11月,致函理事長李兆生,“任命李織霞、吳定基伉儷為工程項目調研員,負責調研評估芙蓉基金會監理下的各個工程項目,溝通李氏基金與芙蓉基金會的聯系”。成義先生任人唯賢,在函中稱贊“織霞定基賢伉儷深受乃父愛國愛鄉精神之影響,大有先人遺風,心系家國,情傾公益??犊栎?。當仁不讓,深孚眾望,更重要的是他們共同具有一顆金子般的愛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對此家鄉人民熱烈歡迎,心里踏實,寄予厚望,隨即聘任為芙蓉基金會名譽理事長??椣寂繋е唤z血緣,定基先生為了一縷鄉情,不辜負成義先生重托和家鄉人民的期望,勇于擔當,為梅山作出了多少年月無償無私的奉獻。從當年跟隨成楓先生多次返鄉調查、視察,到對持續發展公益事業的謀劃,從項目的立項,到數以億計巨額公益資金的籌集,以及項目的實施、施工現場的視察、監督,無不操心操勞、關懷備至,芙蓉僑鄉大地上深深地印上他倆的足跡,不論是在6月頂著炎陽或是12月冒著冬寒,放下自己的業務到梅山傾聽鄉親的意見和要求,親臨工地視察公益工程進展。
據不完全統計,自1988年陪同成楓先生回梅山到2012年8月,24年間兩人到梅山不下50次;1998-1999年,當學村大興土木時,兩人更在一年之間回來三四次調研工程進展與質量。兩人受光前精神和成義先生的仁風義舉所感召,在追隨成楓先生時受成楓先生的潛移默化,除自付旅費外,還為到新加坡匯報工作、考察的基金會理事支付在新加坡的費用,除捐資推行慈善事業外,為向青少年宣講和發揚光前精神,還出資請人撰寫、翻譯,以中、英、馬三種文字出版《僑界楷模李光前》分贈全省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學校??椣寂侩m于2001年5月間英年早逝,定基先生也于2012年8月離任,但他們以這種大愛無疆的精神,著力實現成義先生的愿望,共同譜寫了南安公益史上的重要一頁,讓家鄉人民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難以忘懷。(作者系南安市芙蓉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原中共南安縣委書記)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珍稀 “訪客” 西黃鹡鸰現身 泉州鳥類家族2025-04-11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