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第十三屆黨代會開幕式現場
南安市十二屆黨代會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宏觀環境和前所未有的壓力挑戰,南安市順利完成“十二五”規劃和南安市第十二屆黨代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不俗的成績。展望未來五年,南安市將圍繞五大發展新理念,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現代化新南安。
堅持創新發展
打造實力雄厚的經濟強市
今后五年,南安將持續深入實施三大千億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加快推行技術改造行動,實施“數控一代”、“兩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推動精致生產,鼓勵發展新型智造模式,壯大骨干龍頭企業群體,整合提升各類產業園區,推動制造業邁向“智造”。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改造升級傳統服務業,培育發展新型服務業態,打造海西重要物流節點城市,發展全域旅游,推進專業市場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跨越提升。
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大數據經濟、平臺經濟和分享經濟,推動泛家居產業聯盟走出去,壯大電子商務經濟規模,大力發展臨港臨空經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做大做強體育產業,推動新興產業加速突破。完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創新金融保險支持農業機制,推動特色現代農業加快建設。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健全市場公平準入機制,深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改革,持續推動企業改制上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質量強市建設,深入實施“海納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計劃,推動改革創新深入開展。
堅持協調發展
打造城鄉一體的美麗南安
未來,南安將高起點規劃空間布局,主動融入廈漳泉同城化和泉州環灣大都市建設大局,規劃推進“兩溪一灣”綜合整治,推進“多規合一”試點工作,引領市域集約高效發展。高標準提升城市功能,推進舊城更新改造,扎實推進“五大中心”建設,統籌布局優質公共服務資源,推進智慧南安建設,推動市鎮管理同質提升,健全覆蓋城鄉的市政公共設施。高品質推進新型城鎮化,推進沿海三鎮產城融合培育小城市綜合試點,抓好5個小城鎮示范試點建設,實施強鎮擴權改革,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落實東溪流域城鄉協調發展規劃。高水平建設美麗鄉村,加強鄉村規劃管理,深化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完善城鄉要素雙向流動機制,加大財政對農村各項事業投入,創新村莊建設與治理模式。
堅持綠色發展
打造生態宜居的清新家園
今后五年,南安將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規劃,推進“四綠”工程建設,實施宜居環境行動計劃,延伸拓展“點線面”攻堅,實施“青山、碧水、藍天、凈土”生態治理工程,加強水土流失治理、“青山掛白”專項治理,著力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推行循環經濟產業鏈和共生產業群模式,推行綠色清潔生產,嚴格項目節能環保準入關,實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推進農村土地整理、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閑置土地清理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建立循環經濟統計評估體系,發展生態經濟。健全生態制度,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試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環境監測預警機制,探索建立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健全生態文明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機制,開展各類生態創建活動,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
堅持開放發展
打造合作共贏的“海絲”僑鄉
未來,南安將全面融入“海絲”戰略大局,打造全省自貿區首選配套區,推進石材、水暖廚衛國家級外貿轉型示范基地建設,實施優質優價、優進優出戰略,加快培育核心競爭力的出口新優勢,支持企業抱團走出去,更加注重引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引進先進技術、人才和智力資源。完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推進石井國家開放口岸和新港區建設,加快興泉鐵路、福廈客運專線、廈漳泉城市聯盟高速線、泉三高速復線南安段建設,推進國省干線公路建設和鎮鎮有干線升級改造。深化南臺港澳僑合作,創新南臺經貿合作機制,提高泉金航線運營水平,擴大對臺小額貿易規模,繼續辦好海峽兩岸農產品采購訂貨會、鄭成功文化節、鳳山文化旅游節,密切南港澳交流聯系及深化各領域合作,加強同海外社團、異地商會的聯絡和溝通,推動高端閥門產業創業園加快落地,深化國內外友城交流合作。
堅持共享發展
打造幸福安康的和諧之城
今后五年,南安將實施精準到位的扶貧攻堅體系,落實《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推動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有效銜接,推進扶貧開發重點鄉鎮、重點村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百會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深入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實行脫貧工作責任制,建立扶貧工作動態監測機制。構建凝心聚力的文化文明體系,深入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學雷鋒志愿服務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建設,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擴大對外文化交流,進一步打響“海絲”源頭、成功故里、石博天下、水暖萬家城市品牌。
完善普惠共享的民生保障體系,建立財政民生投入增長長效機制,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立城鄉統一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老人和婦女關愛服務體系。拓展優質均等的公共服務體系,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創建教育強市,加快市醫院新院區和濱海醫院建設,完善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快養老隊伍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進公共體育事業和競技體育發展。健全各方參與的社會治理體系,完善社會治理體制,扎實推進依法行政,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組織深入實施“誠信南安”系列年活動,構建社會信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