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是建軍節,看著前不久和老戰友的合照,梅山鎮蓉溪村60多歲的李斯培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44年前,李斯培和13名民兵團的梅山老鄉參與了山美水庫建設。“如今,44年后和老戰友再次回到山美水庫,聊聊現在各自的生活,心情激動萬分。”李斯培說。
共建山美水庫難忘百人同居一屋
“1970年至1972年,我們參加了山美水庫的建設。當年條件有限,重工設備沒有普及,水庫的建設幾乎全部依靠人工完成。”李斯培回憶,當時泉州、南安、晉江、惠安、石獅等地的5個民兵團,挑選了年輕力壯的人投入到水庫建設中。
李斯培說,當時石頭、石塊全靠人來扛,用手推車運送。在水庫建設期間,好多伙伴因為意外喪生。“我記得有一位梅山蕓塘村的村民上夜班時,掉進深水溝,第二天發現時已經死了。”
李斯培先是參與了開路工作,而后又參與了大壩鋪石,負責運石塊、上紅土。他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當年建設水庫時的標語“山美水庫齊參戰,踴躍參軍保國防”。
“當時,我們就住在用草搭建的工棚,用竹子搭建上下鋪,可容納近百人休息,大家休息前都會聊聊天,談著一天發生的事情。”李斯培說,艱苦的工作環境,更加深了大家的友誼。
1972年10月,在完成山美水庫建設工作后,李斯培與南安民兵團的其他13名梅山老鄉通過體檢,入伍參軍。
“入伍體檢那一次是在山美水庫搭建的工棚里完成的,當年11月,我們被鎮武裝部安排在國光中學新華樓前合影,每一個人胸前都別著一朵大紅花。”李斯培說,他們在火車貨車廂里顛簸了七天七夜,抵達蘭州,接受了分派指令后,分赴青海西寧、甘肅武威及甘肅張掖三地,到各自所屬的團部報到。
44年后帶家人再相聚老人們緊緊擁抱在一起
李斯培說,由于分配到不同地方,大家后來很少見面。時過境遷,當初的同鄉陸續轉業,各成家室,有人重返故土,有人就任機關,有人下海經商,但無論天南地北,戰友之情未斷,舊日之思猶在。
20多年后,李斯培退伍回到梅山開始創辦自己的事業。“如果能在今年的建軍節之際,找齊當年戰友,重返山美水庫,那該多好啊!”說做就做,為了召集當時共建山美水庫的戰友,李斯培通過各種渠道尋找每一個戰友的線索。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斯培順利地找到了當年的戰友。7月29日,一群年過六旬的老人,帶著妻兒來到山美水庫。他們一見面,便緊緊擁抱在一起,有的已經泣不成聲。
“這次能再次相聚十分不容易,有2名戰友已經病故,再也來不了了,還有2名仍在甘肅、天津(入伍的地方),有事回不來。”李斯培感嘆道。
當天,在山美水庫相關負責人的配合下,李斯培和戰友們參觀了山美水庫的發電站、游艇、展館等地。在展館里,珍藏了一些當年建設水庫的老照片,這里記錄了他們的青春。(記者 黃俊濤)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