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2日訊 與青山綠水為鄰,生活是清新愜意的。在南安,沿西溪而居的市民們,每天都在享受這份美好的生態幸福。這份源于清新環境的幸福感,正隨著南安河長制工作的全面推行,送到南安境內的千家萬戶中。
今年4月份,南安率先在全省出臺《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三年行動方案》,被省河長辦轉發并在全省推廣。在南安,晉江干流及其支流東溪與西溪橫貫全境,大小河流140多條,水資源總量17.4億立方米,占泉州市的66.7%,素有泉州市“大水缸”之稱。近年來,南安大力推行“河長制”,堅持“一鎮一河一亮點”,制定詳細實施方案,創新管理模式,漸漸織出了一幅“文明河流”圖景。
在“河長制”的推動下,南安市英都鎮英溪兩岸成了村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李響 攝影)
以水為媒、以流域串沿線的“兩溪一灣”安全生態水系綜合整治工程,力促南安“生態升級”。圖為南安市區武榮公園景觀(陳鑫煒 攝影)
三級河長嚴把控 河道舊貌換新顏
南安英都鎮英溪兩岸,白鷺在溪邊“閑庭漫步”,微風拂過,不時吹來清新的草木芬芳。
每天上午8點半,50歲的河道專管員洪新德,開始了一天的巡查,不分白天黑夜地管護英溪,確保河岸整潔、河道暢通。老洪是南安“河長制”其中一員,有了他們日夜的守護,南安全境河流沿岸環境煥然一新。
“以前,英溪兩岸垃圾被隨意丟棄,環境很不好。現在水變清了,草木變綠了,成了我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站在英溪新建的木棧道上,英都鎮村民洪英霞樂笑著說道英溪的變化。
大盈溪和九十九溪是南安境內2條入海小流域。幾年前,污水橫流、垃圾遍地、河道堵塞的景象已成為歷史。現在,污水通過截污納管集中到污水處理廠處理,垃圾有專門的保潔人員清理,河道正在進行清淤和堤壩修建,沿溪兩岸環境衛生已“今非昔比”。今年,南安將投入1.2億元,持續改善提升大盈溪、九十九溪水環境質量。
這一切變化始于南安“河長制”的推動。2015年,南安制定了“河長制”實施方案,建立市、鎮、村三級河長制,累計投入近10億元,實施了包括防洪工程、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在內的55個安全生態水系綜合整治項目,初步實現河道“三潔六無”目標,地表水省控以上監測斷面水質穩定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12個水功能區達標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