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還沒到開學時間,南安市梅山鎮明新小學里卻傳來了一陣陣歡聲笑語。原來,閩臺社區營造中心的6位臺灣專家來到這里,開展夏令營活動。
閩臺社區營造中心負責人喬泰華說,從8月15日開始,他們將在4個月里,對梅山鎮新蘭村、明新村、燈光村3個村進行社區營造,打造“一村一品”。
20日,記者來到明新小學,只見30多名學生分成3組進行“動動手動動腦”的游戲。
記者看到,學生們都在裁剪空塑料瓶。學生侯喬雯告訴記者,她要將塑料瓶裁剪成花盆。只見她在塑料瓶中間挖出一個長方形口子,然后用2根竹簽在塑料瓶上鉆孔,10多分鐘后,一個汽車形狀的小花盆就做好了。
“這幾天過得很開心,我們用家里的廢棄物,做成了一些美麗的帽子、五彩的扇子等。”侯喬雯說。
喬泰華告訴記者,開展學生夏令營,主要是想讓學生們懂得廢棄物分類、再利用,電池回收等知識,增強保護環境意識。
“經過3天來對明新村的走訪,我覺得明新村適合往生態綠色村居進行改造發展。”喬泰華分析道,明新村道路附近的房子間距較大,可以種植一些綠化樹木。村里還有水庫、明心寺等資源,都可以利用起來。
這幾天,明新村黨支部書記侯金梭收獲也挺多。“明新水庫的堤壩有些雜草,臺灣專家建議統一綠化,鋪設草坪等。”他說,村里有些道路比較狹窄,綠化空間不夠,專家們建議可以制作一些花草,懸掛在墻上。“我們村里廢舊電池很多,專家建議可以在每個村民小組設立電池回收點。”
“接下來,我們將通過調研分析,和村委會協商,制定一些規章制度。”喬泰華說。(記者 黃俊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