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昨天上午,小賀從陜西運送36噸“水晶白”大理石到南安水頭的閩南建材第一市場。結算運費時,收貨商“天圣石業”卻稱這批石材要扣除一噸“水分”,所以要扣掉一噸運費,共計568元。想起出車時沿途的北方城市都在下雨,小賀也只能認倒霉。
36噸石材有一噸水分?
“開車這么久,從來沒聽說石頭里也要扣除水分的。”小賀說,他是陜西漢中人,以開大貨車為生,以前都是往廈門、廣東一帶送貨,泉州是第一次來。23日上午,他從漢中出發,運送一批“水晶白”大理石到南安水頭,談好的價格是每噸運費600元,發貨商預付了5000元。裝好貨后,小賀拉著大貨車到當地過磅,整車毛重為53.29噸,按照慣例扣除17.1噸的車重,貨物凈重為36.19噸。沿途經過陜西、湖北、湖南等地,開了2000多公里后,昨天凌晨0時許,小賀終于將貨運到了南安水頭的閩南建材第一市場。過磅后,小賀的整車貨卻稱出了53.4噸的重量,比出發前重了0.11噸。心想每個過磅點都有誤差,小賀又扣掉了0.02噸皮重,只收36.28噸的貨重,結算下來收貨商要支付剩余的16768元。
然而,當小賀拿著過磅單找“天圣石業”老板吳某結賬時,對方卻稱按照他的經驗,這批貨肯定要多個一兩噸的水,因此要扣掉1噸運費。此時,小賀突然想到,出發時漢中和沿途的北方城市都在下雨,自己的大貨車也是無篷的,多少會淋點雨,但是當車開進南方城市之后就再沒遇到下雨,水分也早就蒸發光了。再者,他運的是“水晶白”,吸水性是很低的。“而且就算你要扣,36噸石材,怎么可能擠出一噸水?”小賀氣憤地說。最終,小賀只從收貨商那里要到了16200元,剩下的568元被對方扣除。
業內:
扣除水分沒道理
昨天中午12點多,記者來到“天圣石業”店內。一名中年婦女稱自己只是工人,要談讓司機本人來談。當小賀和朋友出現在店里時,該中年婦女卻突然改口,指著小賀說:“你自己說說我有沒有少給你錢,你找中央的記者來,我也不怕你。”該婦女隨后將門拉上,不再搭理。無奈,小賀和朋友最終只好自認倒霉開車返回漢中。
記者隨后在閩南建材第一市場咨詢了多家石材店,大部分人都沒聽說過石頭里還要扣除“水分”的事情,“扣除水分一點道理都沒有”。一家同樣經營大理石的老板稱,他的石材也是從北方運過來的,但是司機卸貨后,該稱重多少是多少。而在閩南荒料市場小賀過磅的地點,負責過磅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因為每輛車都是數十噸重,因此不同地方的磅秤都要有一個幾十斤的誤差,但他也沒聽說過石頭過磅時還要扣除什么水分。(本網記者 林淑芳 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