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陳美霞新家迎來駐村干部。圖片左側偏下位置,是陳美霞之前借住的土坯房。
駐村為了什么?駐村能為群眾做什么?駐村后可以留下什么?自2016年年底到東田豐山村駐村后,林劍新、陳飛鳳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這些問題。
一年來,他們沉下身子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修建公路方便村民出行……讓村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深入調查】制定重點幫扶項目
“民居分散,貧窮、落后。”這是豐山村給人的第一印象。豐山村村名中有“豐”字,但這里并不富裕,被列入泉州市級貧困村,村民思想也不富足,幾乎沒有休閑生活。
2016年年底,泉州市工商局派駐豐山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林劍新和南安市紀委辦派駐豐山村黨支部副書記陳飛鳳先后來到這里。
豐山村由南安市委副書記張桂森掛鉤幫扶,2017年1月,張桂森等市領導到豐山村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當場落實231萬元幫扶資金助推豐山脫貧攻堅。
“兩年的駐村工作該如何推進?”自駐村以來,林劍新、陳飛鳳擰成一股繩,共同探討、共同改進。在他們看來,駐村干部不僅僅是一個身份,更要沉下身子,真正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一開始,林劍新、陳飛鳳就把加強調查研究作為駐村重要任務,通過溝通交流,短時間熟悉村情民意,為融入新環境打下良好基礎。
豐山村地處丘陵地帶,耕地面積少,基礎設施落后,人均純收入少。“地理環境差、經濟結構單一、思想觀念落后是阻礙豐山村發展的主要原因。”林劍新說,在多次與鎮村干部、村民代表討論后,確定了豐山村重點幫扶發展項目,包括精準扶貧、基礎設施、平安視頻、光伏發電、林地開發、幸福養老院等六大方面10個項目,總投資348.3萬元。
采訪中,記者看到,豐山村村委會辦公室墻上掛著兩塊牌子,分別是豐山村重點幫扶項目情況表和貧困戶精準扶貧情況表,項目建設內容、進度安排、資金使用安排、項目責任人等一一上墻公示。“將具體工作上墻公示,一方面能督促自己,嚴格按進度做好各項工作。一方面能讓群眾心里有底,看得到豐山村正在開展哪些工作,對今后的變化抱有期待。”陳飛鳳說。
【盡心發展】小村莊有了大變樣
如今,村里55歲貧困戶陳美霞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心。2017年,她家搬進新居,盼了多年的安居夢終于圓了。“雖然身體不太好,但各級部門都盡力幫助我們,給我們建了這么好的房子,以后的生活我們要靠自身打拼。”陳美霞丈夫已經去世,家里就剩下她和20多歲的兒子,因患疾病,無法干重活。多年來,一家人長期借住在親戚的土坯房里。
“有了精準扶貧政策,有了駐村干部的關心,他們一家的變化真的很明顯。”看到記者來采訪,附近村民連連稱贊。
村民陳阿姨指著陳美霞新居一側的一座房屋告訴記者,“那就是他們原先借住的地方,已經是危房了”。
記者了解到,豐山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戶26人,村里堅持一戶一策精準扶貧,以2年為期制訂分步驟減貧幫扶計劃,有的扶持危房改造重建,有的通過扶持養牛、養豬、介紹就業等進行幫扶。此外,2017年3月14日,豐山村有7戶精準幫扶對象和南安農商銀行簽訂15年光伏扶貧協議,前3年每戶將得到3000元收入,后12年每年有1000元收入。
農村要脫貧,基礎要先行?;A設施是改善村民生產生活的前提條件。一年多來,在駐村干部的帶領下,豐山村建了4條村級公路,將觸角伸到更多角落,極大方便村民出行。“以往我們到村委會辦事,需要繞道,大概多走8公里。”村民老陳點贊豐山村道路建設。
此外,林劍新、陳飛鳳還盡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增加村財收入。他們經過多方考察,確定通過光伏扶貧項目增加收入,在豐山村村部及原小學屋頂建設60千瓦光伏發電系統,預計每年增加村財5.8萬元;村里每年還將拿出8%光伏收入扶持貧困戶,確保不致貧不返貧,目前該項目已實現并網發電。
陳飛鳳告訴記者,他們還結合和諧村和美麗鄉村建設,擬在村部附近東英公路一側建設豐山村幸福養老院和村集體店面,總投資130萬元,目前已完成測量、圖紙設計和招投標,進入基礎施工階段,將在明年年初完成。(記者 莊曉麗 李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