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奎霞保護百余座華僑故居
14座被認定為省文保單位 林文質故居修繕基本完成
在石井鎮奎霞村,錯落分布著百余座華僑故居,歷史最早的可追溯到明清時期。當年衣錦還鄉的華僑們在這里修宅筑院,成為榮歸故里、回鄉建設的見證。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宅院大多已經破舊不堪。昨日,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這些古厝逐漸得到重視,陸續得到修繕和保護,目前奎霞村已有14座古厝被認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奎霞村,如今有不少具有保護價值的房子正在得到修繕,其中就包括菲律賓著名僑領林文質的故居。
林文質故居是奎霞村最出名的一座華僑古厝,建于清光緒年間,占地面積2000余平方米,為五開間格局,歷時數年才完工。古厝內的石雕、木雕和磚雕十分精美,大門上還留有晚清泉州最后一位狀元吳魯的題字“忠孝家聲”,并署刻名字印章。對聯“奎聚德星人文蔚起,霞成綺障藻采紛披”,同樣出自吳魯之手。護厝花廳前,至今完好保存著照壁上圓形的輝綠巖石雕花窗,以及窗前墻梁所連的黃崗巖石雕,無論是花鳥圖案還是人物形象,無不惟妙惟肖、生動逼真。
林宣勛和林宣揚是林文質的孫子,兩人均已年近八旬,長期定居在外。去年,得知故居遭臺風和人為破壞后,兄弟倆籌集80多萬元對古厝進行保護性搶修。
近日,記者來到林文質故居看到,修繕工程基本完成,此前被破壞的漏雨屋頂已經修好,取而代之的是嶄新的屋頂瓦片,大廳局部進行了整修,空匾也被妥善安放。“為了讓后人創造自己的價值,先人建房子時會留下一個空匾,留待后人書寫。”奎霞村講古人林志堅解釋道。
“目前林文質故居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整個修繕過程嚴格按照傳統工藝,最大限度保持房屋原貌。”林志堅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奎霞村14座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厝被認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林氏宗祠、遠勝雙大厝、四桃雙大厝、典當雙大厝、紹東雙洋樓、代庵大厝、林文質故居等。
在海內外鄉賢的支持下,奎霞村還梳理了百余座古厝的相關史料記載,積極聯系業主自籌資金修繕。
“接下來,村兩委計劃為一些保存完整的古厝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成片保護。”奎霞村黨支部書記林瑞球說,村里還計劃成立文管會,號召熱心人士守護古厝。“還有鄉賢有意向將古厝開發成文化旅游景點,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保護這些古厝。”(海絲商報記者 賴香珠 李想 通訊員 趙炎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