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清晨6點多,南安豐州舊影劇院門口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兩張凳子簡單拼湊成的攤點前,幾名身穿橙色服裝的志愿者拿著熱乎乎的包子和豆漿,一份份遞給前來領餐的老人和環衛工人。這是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協會九日山基地的會員在發放免費愛心早餐,他們自發組建愛心群,開展“每日一善,愛心早餐”活動,關愛貧困老人和環衛工。□
愛心早餐惠及不少老人 (志愿者協會供圖)
現場: 不到1小時派發100份
“謝謝你們的愛心,謝謝你們的堅持。”7點左右,剛清掃完路面的環衛工張華北來到派發點。“來啦!”志愿者笑著打招呼,隨手拿起一份冒著熱氣的早餐遞給他。他一邊道謝,一邊走到舊影劇院內運動器材邊,坐著吃了起來。
袋子里有一個饅頭、一個菜包,還有一杯豆漿,足夠支撐他繼續忙活一陣了。“忙活了一早上,能吃上一份熱乎乎的免費早餐,大伙都覺得心里暖洋洋的。”張華北告訴記者,他來自四川廣安,已經在泉州工作十幾年。以前早餐要么自己煮面條,要么外面買饅頭吃,自從志愿者開始派送早餐后,他基本每次都會過來,“省時還省錢。”
7點半沒到,100份早餐就全部派發完了。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協會九日山基地副主任黃春陽介紹,他們從早上6點半開始派發早餐,目前一個早上派發100份,接下去應該會增加到150份甚至200份,“我們的終極目標是每個早上派送300份,同時考慮到天氣比較熱,菜包比較容易變質,可能將菜包換成饅頭。”
黃春陽介紹,這些早餐是從鎮上一家面點店定做的。每天早上6點左右,他們會開車到距離2公里多的店里將早餐載過來派送。前來領取早餐的多是附近村莊的居民,“現在附近居民都知道了,6點半開始派送時,已經有一二十個居民在這里等著了。”
環衛工領到免費早餐 (陳小陽 攝)
初衷:關愛環衛工和貧困老人
為何會萌生派發“愛心早餐”的想法?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協會九日山基地主任黃奕利介紹,很多環衛工凌晨就要上街作業,工作任務較重,早上大多來不及回家吃飯;還有很多貧困老人難以舒服地享用一頓熱騰騰的早飯,因此他們就有了這個想法。
本月1日起,“愛心早餐”開始派發。黃奕利說,此次活動面向環衛工人和65歲以上的貧困老人,暫定在每周四和周六早上,早餐數量暫定為100份,發完即止。“只要愛心資金不斷流,愛心早餐活動就會一直舉辦下去,派發區域、時間、對象群體也可能都會增加。”
背后:140多人的群自愿捐贈
記者了解到,每份早餐成本兩三元。這樣算下來,每個月需要2000多元,這些資金從哪里來的呢?黃春陽表示,這些錢主要來自“每日一善,愛心早餐”群成員的自愿捐款。記者在一位志愿者的手機上看到,該群目前有成員140多人,21日該群的捐款數額為36.52元。
黃奕利表示,他們希望將社會上的愛心人士集結起來,于是組建愛心微信群,呼吁大家日捐一元。“在這個群,大家量力而行,捐多捐少或不捐,都憑本人意愿,我們有專門的會計和出納,每一次捐款都會在當天晚上進行統計,將捐資和用款明細公示出來,做到收支透明。”他也呼吁更多熱心群眾參與到“每日一善,愛心早餐”行動中。
計劃:開展更多公共文化服務
現場6名志愿者中,年紀最大的是來自豐州鎮后田村的黃衍煥,他今年79歲了,退休前是一家制藥廠工人,同時也是九日山祈風文化研究會的一名成員。去年聽說要成立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協會九日山基地時,熱心文化的他就主動加入成為一名志愿者。6月1日免費送早餐活動開始后,他每天6點左右都騎著電動車從3公里外的家里趕過來幫忙。
黃奕利今年45歲,是美林街道西美村人,2016年6月不幸病倒,在醫院住了大半年,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這一病,讓他體會到了世間的人情冷暖,感受到到關愛帶給他人的力量。2018年初,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協會秘書長劉宗利聊起了在南安設立基地一事,他開始積極參與活動。去年12月15日,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協會九日山基地揭牌,旨在弘揚傳承傳統文化、海絲文化、閩南文化,組織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宣傳、公益性文化講座,積極參與和服務轄區宣傳文化工作。
成立初期,活動資金來源成了一大難題,黃奕利和幾個成員總共自掏腰包16萬多元。如今,基地會員已有82名,開展的活動受到了一些企業的支持。“下一步,我們還計劃每個月開展孝道文藝演出走進鄉村、社區活動;針對貧困子女、來泉務工人員子女,免費開設武術、國學暑期培訓班。”黃奕利介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