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人辭世,捐出100萬元存款,子孫追加100萬元,成立基金用于助學扶貧
“她留給我們的最大遺產是愛心”
“我們是受李光前、李引桐等楷模的影響和熏陶,為教育事業做一點貢獻而已,他們才是榜樣。”昨日,在南安梅山“黃爽娟女士愛心基金”捐贈儀式上,黃爽娟的兒子李良輝說到激動處站了起來,致歉說占用了大家寶貴的時間。
李良輝的母親黃爽娟于今年7月1日去世,享年100歲。李良輝遵照母親的遺愿,喪事簡辦,將母親的積蓄100萬元,拿出來設立“黃爽娟女士愛心基金”,用于助學扶貧。為傳承母親的精神與愛心,李良輝和3個兒子又拿出100萬元,將基金追加至200萬元。
在黃爽娟言傳身教下,李良輝一家四代均熱心公益、扶困助貧,傳承良好家風。李良輝表示,“未來,只要孩子們的事業順利,我們還將繼續追加捐資。”
受助女生大學畢業后來看望黃爽娟 (受訪者 供圖)
一人撐起五個家
“沒有我的母親,就沒有我們這個家族。她勤勞節儉、善良賢惠、胸懷寬廣,是典型的賢妻良母。”說起母親黃爽娟,李良輝不禁眼含淚花。
李良輝的父親有5個兄弟,他的父親最小。4個伯伯均不幸早逝,唯有大伯留有一個兒子。早些年母親從菲律賓返回,由父親出資在梅山競豐村購置田產,并抱養了兩個男孩,一個作為二伯、三伯的后代。另一個就是李良輝,作為四伯和李良輝父親的后代,以延續李家香火。“五個家庭的事務全由母親操持,是她挺起了這個家。”李良輝說,母親紡紗、織布、繡花、做衣服,想盡辦法經營好家庭。兩個伯母先后改嫁,母親也很理解。后來,伯母的孩子在梅山讀書,由于學校沒有午托服務,母親便將他們接來照顧。二伯、三伯的女兒出嫁時,母親還為她們準備嫁妝,視如己出。
而且,親戚小孩的同學、鄰居、窮苦的學生,母親也都讓他們來家里吃飯,一切免費。李良輝說,有一年他到香港辦事,碰到一名80多歲的老人,老人對他說:“你認得我嗎,我讀書時也在你們家吃過飯,我很感謝你的母親,她把我們照顧得很好。”
四代有愛樂助人
受黃爽娟言傳身教的影響,子孫們世代傳承樂善好施的家風。
李良輝說,他做的所有善事一直得到母親的支持。一次,李良輝得知梅山駐軍某部有位干部剛出生的孩子患重病,無暇照顧其三歲的長子。李良輝跟母親商量,母親說把孩子抱過來,由她來照顧。這一照顧,就是將近一年。還有一次,李良輝獲知官橋一個雜貨店將食鹽摻在味精中賣被查,原因是家里實在太窮。母親聽說后,讓他想辦法幫助。最終,在依法處罰后,李良輝協調味精廠、啤酒廠在該雜貨店設經銷點,幫雜貨店擴大經營,店老板十分感動,從此誠信經營。李良輝退休后到梅山鎮關工委工作,當時國光中學有名女生品學兼優,但因家庭貧困,父母要她輟學去打工供養兩個弟弟上學。得知情況后,李良輝每年出資2000元,以關工委的名義捐助該女生直到大學畢業。這名女生上大學后才知曉實情,激動地寫來感謝信。如今,她已成為泉州一所名校的教師。
受奶奶黃爽娟影響,李良輝的三個兒子也都以家族的力量扶困助學。51歲的李文忠說,“奶奶留給我們最大的遺產是愛心”。幾年前梅山格內村一名小孩得了白血病急需救助,李文福當場捐了1萬元。兩年前,村里一位村民中風生病,三兄弟一起到醫院看望,紛紛捐款幫助。
“阿太(曾祖母)對我們很嚴格,一直要求我們要勤儉節約。”24歲的曾孫李順盛說,現在富裕了,年輕人買雙名牌鞋子很正常,但阿太不允許,只準他們穿普通品牌的鞋子。“有時,我們把穿舊了的鞋子扔掉,阿太撿來洗干凈,讓我們繼續穿。一雙鞋子經常要穿四五年。”受曾祖母節儉、扶助他人精神的影響,年輕的李順盛選擇到梅山蓉中村的國務院扶貧辦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蓉中)培訓基地工作,協助傳授東部的致富創業經驗,培訓西部致富帶頭人,幫助西部欠發達地區走出貧困。
畢生積蓄掖后人
“母親很儉樸,平常衣服都挑便宜的買,也舍不得換新衣服,有的衣服甚至穿了10多年。”李良輝說,母親幫助過很多人,這些孩子長大后都很感恩,逢年過節都會來看望慰問母親,各級政府部門也常來慰問。
母親臨終前囑咐李良輝,要響應移風易俗,一切從簡,不要浪費,要把錢用來扶貧助學。母親過世后,李良輝簡辦了喪事,并按母親意愿,將她省吃儉用存下來的百萬存款捐出來。
“老人雖年事已高,但思想卻與時俱進。”梅山鎮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老人之高風,在于以身作則弘揚良好家風,在于率先垂范踐行移風易俗,這種大愛之心,深刻影響和感染著當地群眾,為后輩樹立了道德榜樣。(記者 黃耿煌 陳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