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13日訊 家,是每個人遮風避雨的港灣。無論在外多辛苦,受了多少委屈,只要想想溫暖的家,想想家人的懷抱,一切煩惱都會煙消云散。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這樣的幸福……
“新年新衣”溫暖行動第6站,我們來到南安向陽鄉。全鄉現有4所小學,598個學生中有400多人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多托付爺爺奶奶照顧,家庭經濟較為困難。而單親家庭的孩子,更是急需幫助和關愛。
今天,“新年新衣”活動啟動滿一周。這一周,我們先后走進泉州、漳州、龍巖等地5所小學,看著孩子們單薄的衣裳、凍紅的雙手,心疼不已。每一天,我們都會接到一通通愛心熱線,對孩子們充滿關切;每一天,都有愛心物資送到報社。
泉州市區一位王女士說,自己的小孩明年就要上小學了,跟報道里的孩子們年紀差不多。但相比起來,山里的小朋友太困難了。“我能不能選一個孩子,長期幫助他呢?”王女士不希望透露太多個人信息,她說會繼續關注我們的報道,希望我們幫她聯系一個最需要幫助的小朋友。
晉江安海的林先生一直記掛著漳州市平和縣秀峰鎮秀峰中心小學的游淑彬,希望能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幫這個懂事的孩子,一個月或者一個季度,給游淑彬寄點錢,買點衣服或者學習用品,如果游淑彬生活上碰到更大的困難也可以跟他取得聯系,自己會盡量幫忙。林先生說,自己是《海峽都市報》的老讀者,本報發起的多次“陽光行動”都有參與,但是畢竟自己是打工的,只能盡力,一個一個地幫。
向陽鄉幾乎在南安市的最北部,也是南安最貧困的山區鄉鎮。向陽鄉現在還剩下4所小學,向陽中心小學和巷雅小學位于鎮區,馬跡小學和杏田小學位于更偏遠的山上,離鎮區都還有七八公里路。“4所學校一共有598名學生,400多個是留守兒童,也就是說七成左右!”
去向陽那天,是泉州入冬以來氣溫最低的一天。剛下過一場雨,山上的空氣冷冰冰的。相比我們,孩子們穿得很單薄,衣服也是舊舊的、皺皺的。因為冷,很多孩子下意識地縮著脖子,把雙手夾在膝蓋之間取暖。還有的孩子,不時把手放到嘴邊呵一口暖氣。
“能多給我們一些名額嗎?因為這里需要幫助的孩子,實在是挺多的!”老師們對學生家庭情況進行摸底后,提出這樣的心愿,希望那些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還有一些遭遇家庭變故的同學,能得到更多好心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