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武漢快遞小哥汪勇的感人故事刷屏了。他本來是一個快遞小哥,每天“從早到晚,送快遞、打包、發快遞、搬貨,日復一日的拼搏,夠得上一家三口開銷”。然而,新冠肺炎肆虐,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
他瞞著家人,冒著危險,每天晚上護送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回家。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加入進來,甚至是摩拜、滴滴這樣的大公司。這個志愿者團隊,護送醫護人員回家,號召餐飲業主免費提供盒飯給醫護人員,鼓勵社會各界捐贈防護用品,成了武漢人民心中的英雄。
平民汪勇,英雄汪勇
汪勇是“一個沒有任何資源的人”,盡管困難重重,但他得到了其他志愿者的支持和大企業的幫助。他也有特別困難的時候,資助他們公益行動的餐飲公司被有關部門勒令關停后,“我當時挫敗感很強”,他說。面對困境,他更多的是堅強和毅力——“但我明白自己不能停下腳步,馳援武漢的醫療隊是我們的救命恩人……盡我所能,不虧待他們”。“我每天不停地做事,不停地解決問題,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停下,但只要醫護人員呼喚我,我隨時都在”。
這就是一個平凡的武漢人,為武漢防控疫情所能做的不平凡的事。
溪師認為,在這個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我們既要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又要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就需要具有汪勇那樣具有“滾石上山”永不言棄的堅毅品質。
“滾石上山”出自希臘神話中科林斯國王西西弗斯的故事。西西弗斯因為招惹宙斯、違抗死神而被判有罪。眾神要他把一塊巨石滾上陡峭的山峰并立于山頂。由于巨石沉重,山高坡陡,常常是還沒將巨石滾到山頂,就又滾回山腳下,西西弗斯必須再次將石頭推上山,但是巨石也將再次滑落,西西弗斯終其一生,都在與巨石抗爭著。
要“滾石上山”,我們需要“逆水行舟”的堅強意志。早在小學時,老師就告訴我們,“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汪勇也害怕:“一天下來,腿抖個不停。說實話,我心里很害怕,萬一感染了怎么辦。但當我看到晚上有護士發單,目的地距離醫院有幾十公里那么遠,沒有一個人接。突然又改變了主意。”如果碰到困難的汪勇,當時選擇了退卻,就沒有后來的德行義舉。逆水行舟,步步吃緊,逆水者必須不松氣、不泄氣,必須憋足氣、使足勁,咬牙堅持,方能到達彼岸。2月17日0—24時,全國除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14連降,這是陰霾暗幕撕裂能見到的光明。但是,我們只要有一點松懈,就不能徹底阻斷疫情擴散,那就前功盡棄。
除了要有堅強意志,我們還要有“手腳吃勁”的擔當魄力。所謂“手腳吃勁”,是手上有勁,一往直前;是腳下踩穩,絕不后退。無論是汪勇,碰到的無數個困難,從人單力薄,到沒有財力,再到餐飲店關門;還是西西弗斯,他腳踩大地,把巨石一次次推上去,再一次次滾落下來,他們都毫不氣餒。他們所作的,是對面臨形勢的一種抗爭,這是一種使命,是一種擔當,更需要一種魄力。在防抗疫情的阻擊戰中,我們許多領導堅守崗位、立足實際,行為果敢;許多黨員不顧安危、沖鋒一線;許多包括人民解放軍在內的醫務工作者剃發出征、逆行災區。這,就是擔當!
手上有勁、腳下扎穩,目的是為了身子平衡,才能負重前行。對于當前的疫情防抗工作,身子平衡,就是要一手抓防控疫情,一手抓復工復產。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強調,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切實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復工復產的南安企業
南安機械行業協會5天組建成立應急醫療攻關項目組,6天完成圖紙設計,7天把技術圖紙分解完畢,17天設備進入調試階段。
汪勇之所以能改變人生軌跡,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逆行英雄,是因為他帶動了更多的人參與了這場救援活動。而西西弗斯注定是一個悲劇,因為他憑著一己之力,是無法推石登頂的。因此,我們還要善于發現撬動的支點,善于動員社會的力量,善于尋找突破的路徑。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指出,防抗疫情要堅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十六字方針,就是要求我們要依法防控、科學防控,利用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手段,科學制定有效應對措施,提高疫情防控效能,實現“滾石上山”的戰略目標。
新冠肺炎,對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場考驗。所有陽光燦爛的日子,都值得我們贊頌千遍。當陰霾散去,所有的一切都結束了,我們要致敬汪勇們。(來源:我是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