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泉州網報道了市民無私捐獻遺體或登記成為捐獻器官遺體志愿者的新聞,引起廣泛關注。昨日上午,村務工作者洪如萍主動來到南安市紅十字會辦公室辦理登記器官捐獻。而在9月4日,市民黃女士與女兒也一同到南安市紅十字會填寫了《福建省自愿捐獻遺體登記表》,并完成了網上遺體捐獻志愿登記。她們是南安市今年線下登記捐獻器官或遺體的第13位、14位、15位志愿者。
母女倆辦理志愿捐獻遺體登記
“90后”洪如萍于2013年大學畢業后參加公開招聘,隔年1月被錄用成為一名村務工作者。在登記溝通過程中,她告訴工作人員:“我先前有看到關于器官捐獻的報道,就產生了這個想法。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在新聞里看到患新冠肺炎去世的患者捐出遺體用于病理研究,明白了面對新發疾病,只有進行遺體解剖,才能獲得完整的疾病病理資料,從而開展更有效的針對性治療。咱們國家能這么快控制住疫情,也有他們的奉獻。”她說,她是一名村務工作者,對于國家抗疫工作的艱辛深有體會,因此也想為社會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3年前曾看到有關遺體捐獻的報道,我覺得捐獻者很偉大,特別感動,就決定了自己也要這么做。但是怕家人受傳統觀念影響不接受,這事就擱下了。”黃女士說,此前,大學放暑假回來的女兒告訴她,學校有位學姐生前登記捐獻遺體器官,今年年初突發疾病去世,家人遵照她的遺愿捐出了有用的器官,延續了他人的生命。“如果大家志愿捐獻遺體器官,就能幫助有需要的人重獲新生,所以我也想登記志愿捐獻遺體,而且想在9月6日回校前完成登記。”黃女士一聽女兒這樣講,也說出了自己深藏內心的想法,母女倆一拍即合。
當黃女士將想法告訴家人征求他們的意見時,不僅丈夫非常支持,連上初中的小女兒也表示長大后要加入到捐獻遺體志愿者隊伍。當志愿登記手續辦完后,母女倆說,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一起加入,讓患者得到更多救助,讓醫學事業可以得到更快發展。
南安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表示,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以及人們觀念的轉變,特別是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及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推進,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得到越來越多人的理解和支持。(記者陳靈 黃耿煌 通訊員周培煌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