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法院洪瀨法庭成功調處一起勞動爭議糾紛案
“感謝法官!我們終于拿到錢,踏上返鄉的火車了……”日前,在南安法院洪瀨法庭發放勞動爭議糾紛款項的現場,工人們拿著屬于他們的血汗錢,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劉某等14名外省務工人員在洪瀨某公司工作,并建立勞動關系近20年。2020年初,因廠房車間存在重大房屋安全隱患,被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發出排查整治通知,并對車間進行了查封禁止使用,公司通知劉某等14名工人停工。14名工人自此均未在該公司上班。
隨后,工人們以公司無故解除勞動關系,應支付其雙倍工資、承擔經濟補償并補交社會保險費用等為由,向南安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相關的權利主張。經勞動仲裁,其請求均被駁回。因不服仲裁,14人隨即向南安法院提起訴訟。
考慮到本案中外來務工人員人數多,且爭議大、社會影響面較廣等因素,洪瀨法庭一方面及時安撫工人們的激動情緒,迅速進行“背靠背”調解,向雙方分析利弊,釋法說理。
另一方面,洪瀨法庭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鎮司法所參與本案調解,并聯合南安市勞動仲裁委員會、洪瀨鎮政府等多家單位主動融入,多方面促成本案矛盾糾紛的化解。為促成矛盾的化解,洪瀨法庭還向政府和勞動局等多個部門進行調查取證,前往所在公司進行對廠房車間進行實地查驗調查,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數。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洪瀨法庭的不懈努力之下,經多方聯動,雙方均打開心結,作出重大讓步,矛盾最終順利化解。該案的化解,一方面減輕了企業負擔,維護了社會穩定,另一方面幫助這些獲得經濟補償,讓他們成功踏上了返鄉的火車。
據悉,洪瀨法庭在審理涉及農民工勞動爭議案件中,始終探索“多方聯動,多元化解”的辦案理念和思路,堅持公正高效辦案,兼顧保障農民工權益和減輕用工單位的負擔原則,真正做到司法便民、利民、安民,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可。
(福建法治報記者 林揚陽 通訊員 謝清彬 余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