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電視劇《僑商》導演閆建剛、編劇劉彥武等人來到南安市梅山鎮,了解李光前、李引桐等愛國華僑的傳奇人生、光輝事跡。
在梅山,華僑愛國愛鄉、造福桑梓,接力捐建學村、興辦醫院、筑路修橋,為推動家鄉發展作出巨大貢獻。進入新時代,梅山鎮大力弘揚華僑精神、宣揚時代新風,不斷提振精氣神,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凝聚更多更大力量。
去年9月起,梅山開展“奮戰四個月 提速‘12345’項目建設 以優異的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活動,華僑精神及新時代文明育人工程與鄉村振興示范、脫貧攻堅、網格化服務管理、安全穩定保障工程等一起,成為該鎮著力實施的五大工程。
華僑精神及新時代文明育人工程
梅山現有華僑約7萬人,歸僑眷屬近2萬人,涌現出許多著名僑領,擁有李光前故居、光前學村、藍園學村、源興信局等多處涉僑歷史建筑。去年,該鎮獲評第二批省級僑鄉文化名鎮。
為進一步弘揚華僑精神,梅山探索通過多元載體,全方位宣傳本地優秀傳統文化與先進典型人物:組建華僑精神暨孝廉文化宣講團,開展巡回宣講;重修李光前故居紀念館,追憶僑領事跡;通過新媒體平臺發布《“僑”見梅山故事》……
梅山還積極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建設,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月”,開展“決勝小康 奮斗有我”一村一特色文明實踐活動。以全鎮為整體,以鎮、村(居、社區)兩級為單元,以志愿服務為基本形式,建設“1+1+7+N”文明實踐體系,不斷提升群眾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道德滋養和精神動力。
鄉村振興示范工程
近年來,梅山以建設百姓富、鄉村美、產業興、鄉風優、e治理的“書香小鎮·運動梅山”特色小城鎮為主線,串聯起鼎誠村、蓉中村、燈光村、新藍村等4個行政村,打造多元造血、黨建引領、智慧治理、產業發展四個維度的“鄉村e治 書香毓秀 實力梅山”鄉村振興示范線。
鄉村振興示范線創建點燃了大家的熱情。在“村村項目大比拼”熱潮中,鼎誠村開展裸房專項整治、進行村主干道改造提級;燈光村進行舊廠房翻建、發展果林經濟,多舉措壯大村集體經濟;水口村依托傳統手工產業,推動手工面線專業合作社建設……各村你追我趕,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實踐。
脫貧攻堅工程
近年來,梅山鎮認真貫徹上級決策部署,以制定一個幫扶方案、堅持每月一入戶、與貧困戶一次詳細交流、推行一項幫扶產業的“五個一”舉措,持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涌現出不少好做法、好經驗,如探索“扶貧志愿者+精準扶貧戶”扶貧模式,共建“最美庭院”;量身訂制幫扶措施,根據貧困戶特點,開設“脫貧車間”等。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點”思路,依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梅山深入各村(社區)開展個性化、常態化幫扶,為脫貧攻堅工作注入新活力。
網格化服務管理工程
去年,梅山對疫情防控、小區管理、房屋安全排查整治、安全生產大整治等工作中的網格化管理模式經驗進行總結,進一步強化網格化服務管理建設。全鎮按村(社區)和文教衛生特色,劃分一級網格21個、二級網格131個,共配備602個網格員。
網格員結合重點工作,完成人、房、物數據信息收集和入格,推動全鎮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有效開展。
安全穩定保障工程
近年來,梅山深入開展“強基促穩”行動,圍繞提升基層組織力、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基層矛盾糾紛調處化解能力三個重點,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決民生熱難點問題。
構建全方位民意服務處理體系。建立“6+1”調處(民情服務)機制,設置六級主體,在落實主體責任基礎上,充分調動“兩代表一委員”、各村(社區)中有威信的熱心鄉賢、退休老干部等社會力量,配合主體開展調處(民情服務)工作,形成分級處置、分片包案、社會聯動的“大調解”格局。設立“一處一室五中心”,整合發揮鎮婚姻登記處、啊議茶解室,及鎮便民服務中心、聯合調解分中心、民情接待中心、職工服務中心、派出所便民服務中心作用,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用好“鎮長熱線”“村主任熱線”,形成回應群眾訴求的“閉環”。
全力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梅山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聘請專業機構對企業生產主體進行安全檢查、人員培訓,強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全面摸排整改小作坊、小加工廠和改建倉庫,推動群租房智慧用電改造等,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記者 蔡紫旻通訊員 洪清竹 黃瑋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