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喝一杯涼茶,沁人心脾。在南安眉山鄉班車停靠點旁有一個愛心供茶點,等車的乘客、摩的司機、環衛工……路過的人均可倒杯茶解渴降暑。供茶點是眉山鄉小眉村村民葉汝英于2018年6月設立的,成為眉山第一個愛心供茶點。
兒女協助石俊明入戶宣傳(石俊明 供圖)
說起葉汝英一家,不少村民豎起大拇指。原來,她的公公是鄰里間的“和事佬”,婆婆是老黨員,亦是熱心腸;她的丈夫是村干部,9年前開始做志愿者,去年疫情發生初期,不僅夫婦倆投身疫情防控之中,兒女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基礎上也積極幫忙,可謂“全家皆兵”。因表現突出,近日,他們一家獲評2021年福建省最美家庭。
設免費供茶點 服務過往行人
“天熱時喝一杯,特別解渴。”摩的司機呂師傅把車停好,熟練地拿起杯子倒了一杯茶水,“常來喝,茶水干凈衛生,還降火。”說起供茶點,他贊不絕口。記者看到,供茶點就在葉汝英經營的茶葉店門口,茶水桶放在不銹鋼桌子上,旁邊放著一次性水杯。她在看店的同時,時不時出來查看茶水量,少了就補充。
“茶葉店門口就是南安市區往返眉山專線班車停靠點。酷暑季節,經常有等車乘客或過往行人來討茶水喝,但也有人不好意思進來。”她說,丈夫石俊明2012年開始做志愿者,2015年加入南安市義工協會,常常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她十分支持。為了給更多過往行人提供方便,2018年6月,她決定在店門口設立愛心供茶點。
自那以后,每年6月至11月的每日早上8點到下午5點,供茶點成為行人的休憩地。每天早上開店后,她會清理茶桶、茶渣,燒茶水,準備好杯子等,每次都要忙活近一個小時。傍晚閉店后,她則到附近采摘一些白毛藤、車前草、魚腥草、筆仔草等藥草,搭配藥店買的茵陳、枸杞等中藥隔天煮成涼茶。漸漸地,周邊村民也常常送些藥草來。今年5月中旬,她看天氣逐漸炎熱,便提前為大家供茶。天熱時一天消耗五六十個茶杯,少的時候也有二十來個。
祖輩言傳身教 傳承優良家風
夫婦倆熱心公益,在石俊明看來,是受到長輩的熏陶。“我家的家風傳承于爺爺石團利和奶奶王合。爺爺為人和氣、公正無私,奶奶精通治孩疾、救人無數。祖輩常常教誨子孫:小善常為積大德、小惡莫為心底寬。”
在祖輩的言傳身教下,石俊明的父親石忠炎是村里的小組長,也是鄰里之間的“和事佬”,鄉鄰之間一些恩恩怨怨、磕磕碰碰的事,他總是盡全力地去化解。母親林彩云是共產黨員,平常碰上一些生活困難的村民也會幫助救濟,還于上世紀90年代獲評泉州市“三八紅旗手”。
除了參加志愿活動,石俊明于2018年當選小眉村村主任。“村民有什么問題,石主任都會及時解決,還號召大家踐行移風易俗新風尚。”50多歲的村民石和平說。當選村主任后,石俊明動員村民將8個佛生日集中在中秋節統一舉行,籌辦“農民文化節”;協調鄉賢將移風易俗節省下來的300余萬元用于學校綜合樓、文體廣場、籃球場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今年在全村推行“三年綠化行動”,開展植樹綠化認捐、認養活動。
葉汝英補充茶水(陳靈 攝)
一家子齊上陣 參與疫情防控
“去年疫情初期,經常看到石主任的兒子在發口罩和宣傳單。”石和平回憶道。原來,2015年,石俊明攜兒女一同加入南安市義工協會,平常就積極參與扶貧濟困、助學公益、文明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發生后,石俊明作為村主干第一時間投身于疫情防控之中。因村兩委僅8人,人手不足,看著丈夫夜以繼日忙著疫情防控工作,葉汝英也主動當起了宣傳員,動員鄉親們少串門、少聚集。時年23歲已參加工作的女兒石珊琦和17歲讀高二的兒子石宇彬,剛好都放假在家。“看父親工作挺忙的,剛好村里需要人,我就和我姐商量了一下,提出幫大家忙。”石宇彬說。
于是,石珊琦召集幾位大學生志愿者到村委會幫忙,協助網格員進行所有村民的信息普查、登記、錄入工作,收集完成了全鄉第一份最完整的村民動態信息。石宇彬則參加青年志愿者防疫服務隊,幫忙進村入戶分發放口罩、宣傳單以及帶著移動喇叭走街串巷進行宣傳。石俊明感慨道,青年志愿者的加入對村兩委開展宣傳防控、搜集信息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村民們也稱贊他們“全家皆兵”。正因為有他們的參與,小眉村疫情防控成績突出,所在村支部被南安市委市政府評為“疫情防控先進基層黨組織”。(記者 陳靈 黃耿煌 通訊員 趙穎嶸 石倩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