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賢蘇瑤人長期無償提供場地、泉州設計團隊免費提供設計、愛心人士紛紛捐資……日前,記者從康美鎮政府獲悉,該鎮第二個公益圖書館——霞舒公益·康美公益圖書館正在加緊建設中,預計今年暑假完成建設并對外開放。
場地更大功能更多 藏書量可達1萬多冊
昨日,記者來到位于康美鎮康美村源豐路的霞舒公益·康美公益圖書館。圖書館分為上下兩層,幾名工人正在馬不停蹄地施工。
“圖書館的場地面積約有500平方米,入門就是前臺,這里設有休閑交流區,避免影響閱讀區的專注者,又能滿足讀者的交流需要;這里是獨立的親子閱讀區,擺放繪本及家長讀物,充滿溫馨和童趣;這里是主要閱讀區,按年齡分為少兒區、成人區,圖書分類陳列,座位則可以共享;我們還將隔出多功能活動室,用來開展活動……”霞舒公益執行長蘇佳斌一邊走,一邊向記者介紹,除此之外,館內還將設置沙盤游戲與心理輔導、創意空間、本地文化展示等功能區,讓讀者在閱讀之余擁有更多學習和體驗的機會。
記者了解到,為了提升康美鎮的文化教育氛圍,為周邊村民及青少年提供好的文化教育與閱讀場所,早在2019年8月13日,在康美鎮赤嶺村,霞舒公益下轄第一家公益圖書館——赤嶺公益圖書館在康美鎮政府、全國各地愛心人士和本地村民的關心支持下正式開館。一年半的時間里,赤嶺公益圖書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2020年被南安市委宣傳部評為五星級“百姓書房”。
據蘇佳斌介紹,康美公益圖書館與赤嶺館相比,場地更大,功能也更多,藏書量可達1萬多冊。該圖書館的定位是作為康美鎮的中心館,服務范圍覆蓋整個康美鎮、鞋城基地及周邊地區。“圖書館將秉持公益原則,向社會免費開放。村民們除了在館內免費看書、免押金外借圖書外,平時還可以參加各種講座、電影、美食、課業輔導、手工制作、科普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家門口建圖書館讓更多人受益
說起開辦公益圖書館的初衷,霞舒公益發起人蘇文亮說:“籌建鄉村公益圖書館是我10多年來的心愿,我希望家鄉的孩子也能跟城里的孩子一樣從小接觸良好的圖書資源,培養起好的閱讀習慣。”
今年40歲的蘇文亮是康美鎮赤嶺村人,也是福州大學的一名教師,在他的記憶里,家鄉沒有一間適合的書店,也缺少面向公眾開放的公共圖書館。從大學起,他就萌生了“在家鄉建圖書館”的想法。于是,赤嶺公益圖書館應運而生。
康美鎮面積6000多公頃,村民達6萬人,聚居區較為分散,僅有一家150平方米的赤嶺公益圖書館,難以覆蓋周全,遠不足以滿足村民就近閱讀的需求。蘇文亮便萌生了再建一家圖書館的想法。“在家門口建設更好的圖書館,是為了讓更多人受益。”蘇文亮說。
2020年10月,霞舒公益第二次理事會召開,規劃籌建第二家公益圖書館。在得知場地征集信息后,康美村鄉賢蘇瑤人立即將自家位于鎮中心的兩個店面及二樓近500平方米的場地長期無償提供給霞舒公益作為新館場地。
經過前期的公眾投票,新圖書館定名為“康美公益圖書館”;泉州名家裝飾設計創始人尤芳信受邀帶領團隊為新圖書館無償提供公益設計。在各級政府部門和鄉賢的關心和支持下,目前,霞舒康美公益圖書館已經進入施工階段,計劃今年暑假完成建設并對外開放。
此前,在建立霞舒赤嶺公益圖書館時,為了讓圖書館可以常年良好運轉,蘇文亮想到建立“月捐計劃”,為運營經費提供持續穩定的支持。據蘇文亮介紹,“月捐計劃”是指召集每月愿意捐錢來支持圖書館運營的愛心人士進行捐款,目前已經有84個人、2家企業加入了“月捐計劃”,每個月最多的時候有七八千的捐款。
“一直都記得金庸老先生的這句話——‘只要有書讀做人就幸福’,康美公益圖書館的建設能夠為家鄉所有愛書之人提供一個幸福的圖書角,真是美事一樁。希望家鄉越來越美好,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有一個更好的閱讀環境。”一位線上捐款的匿名愛心人士留言。
“但是,目前資金缺口仍然較大。”蘇文亮告訴記者,按照規劃,圖書館建設至少需要四五十萬元,如今僅籌集資金17萬元左右,籌集到圖書約2000冊。“我們真誠歡迎社會鄉賢及愛心企業積極支持家鄉的公益圖書館籌建,助力鄉村教育。”蘇文亮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圖書館的建設。(海絲商報記者 莊樹鴻 通訊員 吳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