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世遺泉州的“福”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據不完全統計,泉州帶“福”的地方多達600多個,這些“福地”遍布全市。每個“福”地都是“福”文化的一抹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泉州人的血液中流動著愛拼敢贏的基因,帶著“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信念,他們用雙手奮斗出幸福生活。
當姓“福”村遇上幸福事,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泉州市委網信辦和閩南網聯合策劃推出系列報道——《姓“福”村的幸福事》,為你講述“福”地的故事。
閩南網9月27日訊(閩南網記者 姚珊紅 洪泓塬 文/圖/視頻)聚落在麒麟山,對面是福鼎山,從兩座山名稱中各取一個字為名,因“麟”與“仁”方言諧音,為此名為仁福。這就是位于南安市水頭鎮的仁福村。
仁福村轄溪南、上廳、山頭、東嶺、圳乾、肖厝、下埕、土頂尾、大埔、大壩等10個自然村。“我們仁福村帶個‘福’字,我覺得是比較有福氣的。”說起仁福村,村第一書記黃再星滿滿自豪感。
航拍仁福村一角
鄉賢愛心捐款
“仁者多福”。說起仁福村,不得不說村民的熱心公益善舉,從捐款修路造橋、搭設路燈,到翻建學校等,他們,齊心共筑幸福村。
“只要村里有需要,我愿意盡綿薄之力。”蔡建新微笑著說,他是仁福村本地人,大概2000年的時候開始捐款,少則幾千元,多則三五萬元,這些年來,他自己也沒去算過捐了多少款,“老人有地方活動,孩子去上學安全有保障,我就覺得很開心”。
壽溪南路
據了解,在上級政府支持下,仁福村兩委的努力下,仁福村翻建了仁福小學,修建壽溪南路,設置公路護欄,進一步美化公路整體環境。同時,筑機耕路1700米,打造庫區公園及庫區亮化工程,庫區硬化工程,方便村民進出,扮靚村莊。
“壽溪南路是2020年修建的,因為周邊企業比較多,車流量比較大,仁福小學也在附近,交通比較擁堵,出行不夠安全,特別是放學期間。”村民蔡志堅說,路建好了,進出就方便多了,孩子上學也比較安全。
據了解,壽溪南路寬約12米、長600多米,總投入500多萬元。壽溪南路建設費用,除了上級政府部門提供部分資金補助外,大部分由村里鄉賢出資解決。
在東嶺一棟三層半高、900多平方米的樓房里,老人們有的圍坐著看電視、有的在下棋、有的在聊天,其樂融融。
老人們正在下象棋
“來這里時間過得很快,我很開心。”84歲的黃逢忠老人臉上褶子飛揚,他說,孩子們都在外地,但他喜歡待在老家,每天到老人活動中心,跟大伙兒聊聊天、看看電視等,熱熱鬧鬧地,覺得特別開心。
這些年來,仁福村建有燈光籃球場4個,老人活動中心5所,經常組織籃球、象棋、舞蹈、南音等文體活動,豐富村民業余生活。這些公共場所,已成為村民日常休閑娛樂好去處。
傳承發揮地方特色
說到仁福村,不得不提象棋。全村6000多人,有近千人會下象棋。從2002年開始,村里每年舉辦象棋比賽,已經成了風俗。村里的仁福小學也于2018年被評為“全國象棋特色學校”,是南安首個獲得該稱號的學校。
仁福小學
“象棋是2001年開始在學生中萌芽,”仁福小學校長陳明鋒介紹,2015年仁福小學開始連續8年獲得南安團體冠軍,2018年被評為全國象棋特色學校,之后便經常在全國的賽場上摘金奪銀。目前,已培養出地方大師2位,一級棋士好幾位。
師生對弈(受訪者供圖)
據說,仁福是古代官道必經之地,來往商賈會在路邊的商店歇腳,茶余飯后就下下棋。依托本地文化底蘊、老師的興趣愛好,仁福小學在家長的支持下,開設了象棋校本課程,在全校普及。象棋逐漸成為當地的一種文化。
“象棋從教育上來說有很多內涵,很適合教育孩子。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沒受過太多挫折,下象棋有輸贏,可以訓練孩子的耐挫力,開發智力,培養規則意識。”陳明鋒說,學校開設象棋校本課程,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吸取知識營養。
據不完全統計,2001年以來,從仁福小學走出來的大學生近60位。2021年,考取南京大學的蔡寧靜,就是從仁福小學走出來的象棋愛好者。
“我們村的小孩子下象棋很厲害,經常下贏我們。”退休教師蔡木水笑著說,放假的時候,孩子們都會來活動中心跟大人切磋棋藝,他們都特別開心。他感慨地說,村里建設的老人活動中心,它不只是老人心中的中心,更是全村人的中心。
打造百姓富生態美村莊
如今的仁福村,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村里形成以石材產業為主,兼紡織造紙等兩百多家企業。
黃再星介紹,村民要么外出經商,要么留村辦企業。未來,村里計劃把所有企業納入到仁福工業區,形成規范化管理。
發展綠色農業
除了工業,仁福村注重發展綠色農業。仁福村里有耕地2000多畝,山地9000多畝,農業主要以水稻、馬鈴薯、花生為主。
“我們承包了兩百多畝的土地,春、秋季種植水稻、花生、玉米,冬季種植馬鈴薯。”仁福村治安員王春景笑呵呵地說,每到豐收的時候,他就覺得特別幸福。下一步計劃,他想進行機械化耕作,開發大棚蔬菜。
對于仁福村今后的發展,黃再星表示將繼續配合上級做好科院北路、聯十一線的征遷和安置工作,努力把仁福村建設成“工業農業齊發展,百姓富,生態美”的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