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水系內外聯通,厚植生態文明“底色”;城市道路建設,暢通交通“血脈”;生活污水處理,打通“毛細血管”……近年來,南安水頭鎮大力構建綠色可持續水生態循環體系,持續優化交通路網結構,深入開展城市更新提質工程,全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生態宜居、產城融合、享譽世界”的現代化世界石都·濱海新城,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整治后的大盈溪,成就水美鄉村,助力水頭鎮鄉村振興。
近日,記者走進水頭鎮,探訪該鎮城市建設成效。
打通污水處理“毛細血管”
深秋的傍晚,走進五里橋公園,滿眼皆景,夕陽映襯,碧波蕩漾,鳥鳴聲不絕于耳,陣陣微風拂過,甚是愜意……
十幾年前,這里卻是“黑水繞橋,淤積嚴重,氣味難聞”。從惡臭難聞到碧波蕩漾,這一變化得益于五里橋水域環境保護治理。
“2020年10月,水頭鎮開展排污口截污工程,實現五里橋3個排污口全部截污,2020年11月,水頭鎮啟動了五里橋公園周邊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沿老鎮區內新大路、世紀北路、324國道、林前村大道等鋪設污水管道,設計管道長度為14590米。”水頭鎮市政公司經理傅成堂介紹。
近日,記者來到施工現場時,挖掘機正在開挖路面、測量深度、鋪設管道、砌筑窨井,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據悉,該項目總投入約8032萬元,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投資近6000萬元,累計建成污水管道總里程約12公里。
據了解,水頭鎮區原本采用水溝暗渠排放污水,存在雨污混流、污水直排等問題。
“從施工情況看,不少水溝暗渠存在積淤、損壞、樹根纏繞的問題,通過污水管網改造,鎮區大部分污水將通過新建污水管道收集匯入南翼污水廠進行處理。”傅成堂告訴記者,項目實施以來,日新增收集生活污水約1萬噸,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負荷率已達60%以上,日進水量由原有的不足1萬噸提升至現有日均1.8萬噸以上,屆時工程完工后,預計日新增收集生活污水約1.6萬噸,匯入南翼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日均可達到2.4萬噸左右。
傅成堂解釋,通過打通污水處理“毛細血管”,增加生活污水收集率,杜絕污水直排自然水體,能有效根治、修復惡化的水環境和水景觀,有效改善水頭群眾生活環境和生產環境。
打造沿濱海軸線城市景觀帶
如何守護一方碧水,讓群眾共享水域治理后的生態成果?近年來,水頭鎮將水生態治理的“戰線”拓展到海岸和河岸之上,建成了一系列生態公園,它們在承載生態屏障作用的同時,提升了群眾對生態環境改善的感知。
碧海藍天下,綠葉紅花隨風搖曳,白鷺迎風飛翔……近日,在水頭五里橋畔休閑慢道,記者看到了這樣一條最美濱海景觀岸線。
作為南翼新城“會客廳”和南安“新名片”,這條景觀帶特聘請上海同濟大學進行“石頭與海”城市設計,沿著軸線布局城市景觀、公共服務,植入醫教文體功能配套設施,形成沿濱海產業、生態、城市的連綿景觀帶,打造南翼城市會客廳;規劃建設海石花未來社區、石材工業4.0實踐區、第六代生態革命首創區,以可持續發展為主導理念,在合適的區域種植紅樹林,發展棧道觀光、游艇碼頭、海洋科研、旅游觀賞等主題功能……
“為凈化海灘生態環境,2018年,五里橋畔試種了100畝紅樹林均順利成活,隨后推廣種植,目前已累計投入約3000元,種植了500畝紅樹林。”南安市五里橋畔休閑慢道景觀工程項目負責人楊錦輝介紹,紅樹林在凈化海水、防風消浪、固碳儲碳、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今,這處集休閑娛樂、觀光休憩、運動健身為一體的濱水生態景觀帶,成了水頭居民的“網紅打卡地”。“我幾乎天天都來這里散步,以前就是荒無人煙的灘涂,做夢都想不到,這里能變這么美,前些年消失的白鷺,又成群結隊地回來安家了。”談起家門口海岸線的變化,村民吳先生贊不絕口。
其實,五里橋畔休閑慢道系統只是水頭鎮不斷健全生態空間體系、提升城鄉宜居品質的縮影。近年來,水頭鎮大力推進生態水系聯通和綜合整治,投入5億多元建設的五里橋公園提升工程、大盈溪壽溪整治工程、五里橋畔休閑慢道、安海灣生態修復等項目竣工投用,新增生態步道18公里,“河暢、水清、岸綠、灣美”的現代城市濱水生態景觀帶和經濟帶魅力正日益顯現。
道路增“顏值”提品質
近日,記者來到水頭鎮城北區域看到,一條條新鋪設的瀝青馬路平坦寬闊,車輛通行有序,交通標線清晰顯眼,讓人心曠神怡。
“我每天都從這條路走,自道路‘白改黑’改造提升后,駕車經過感覺比以前平坦舒適,道路標線也比以前更清晰。”對于道路“白改黑”的成效,常年奔波在路上的出租車司機陳先生感受頗深。
據了解,水頭鎮城北區域路面位于鎮區中心,是水頭鎮較為繁華的路段。“道路經過多年使用,路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道路設施已經老化,雨天時常有積水。”水頭鎮市政管理員黃生湖告訴記者,此外,原有道路規劃不完善,來往車輛經常亂停放。
為把群眾腳下的“煩心路”變成“民心路”,2021年年底,水頭鎮啟動了道路“白改黑”改造工程,總投資約2400萬元,涉及路面總長度3.727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7條主干道路改造,大大提升了水頭鎮的顏值與品質。
此外,今年初以來,水頭鎮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推行智慧停車系統,新增800多個停車泊位,新增綠化面積25萬平方米,建成6個親水公園以及3個“口袋公園”。此外,水頭鎮還推進市政設施維修維護,新增街邊“口袋公園”,讓廣大群眾出行更舒適、通暢、便捷。
如今,在水頭鎮,一項項民生項目“落地開花”,一條條道路四通八達,一座座公園建成開放……城市品質實現了升級蝶變,居民幸福指數節節攀升。(記者 賴香珠 李想 通訊員 曾軍顏 永祥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