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新春佳節將至,位于官橋鎮的省儲備糧南安直屬庫拆舊建新工程項目建設現場呈現一派熱火朝天、井然有序的景象。塔吊不停運轉,工人們鉚足干勁,加緊進行糧庫主體結構封頂施工。
“截至12日,已有3棟淺圓倉、2棟平房倉開始封頂。”省儲備糧南安直屬庫主任卓成加告訴記者,11號和13號平房倉也將于1月15日封頂。春節假期結束后將馬上復工,全面鋪開施工建設,力爭于2023年10月建成裝糧壓倉,并投入使用。
據了解,該項目是福建省本輪省級糧庫新、擴建項目之一,于2022年6月14日開工,概算總投資約1.5996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4400萬元,占總投資的30%。項目占地面積50畝,計劃新建6棟淺圓倉和4棟平房倉,總設計倉容7.46萬噸,并配套建設輔助生產設施變配電及工作塔、汽車接發站、消防泵房及水池、倒班宿舍、門衛及室外工程等。
“新建倉庫是按照高標準糧食儲備庫進行設計的。”卓成加說,新倉庫運用了糧情測控、機械通風、環流熏蒸、谷物冷卻“四合一”技術,配備低氧富氮、糧面綜合控溫等綠色生態儲糧技術和糧庫信息化系統,改善省級倉儲設施條件,提升綠色生態儲糧技術應用水平,緩解糧食儲備倉容不足的矛盾。
“糧食儲存對倉房氣密性、防潮隔熱的要求很高,如出現漏氣,不利于糧食長期儲存保管。”省儲備糧南安直屬庫拆舊建新工程項目執行經理楊磊介紹,針對這個特點,他們根據糧倉特殊的氣閉性要求,不管是在淺圓倉還是平方倉的施工過程中,所有的通風口、門窗、高低位放糧口、檢測管、熏蒸環流管道都會隨主體結構一次性進行預埋,避免在二次施工過程中因施工縫從而導致漏氣的現象,有利于更好儲存糧食。
此外,在淺圓倉的施工中,由于淺圓倉為圓形結構,項目方還采用了滑模工藝,讓建設過程變得更快也更安全。“因為是新工藝,目前市場較為少見,但我們熟練運用了這項工藝,在淺圓倉滑模從正負零到全滑升完的26.2米位置,我們僅用了7天時間。”楊磊說。
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省級糧庫倉容缺口壓力,助力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確保泉州地區乃至全省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真正起到“壓艙石”作用。卓成加表示,接下來,他們將繼續嚴格按照施工程序、標準,科學施工,確保項目建設序時推進,按時建成裝糧壓倉投入使用。(記者 黃藝彬 黃奕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