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財政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南安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完成69.54億元和44.6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6.1%和14.7%,完成年初預算64.4%和63.6%。財政兩項收入呈現平穩較快增長,為南安經濟奪取“全年紅”打下了扎實基礎。
2022年,南安市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千強縣第15名、工業百強縣第11位。
去年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南安市多措并舉,大力度推進工業園區建設,解決低效用地,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強化企業家培育工作,激發經濟內生動力。一系列舉措,提振了企業發展信心,為南安縣域經濟轉型與發展攻堅克難、行穩致遠保駕護航。
南安市委書記張桂森表示,要堅決貫徹落實福建省委、泉州市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重大部署,高舉“拼經濟、拼發展”旗幟,立足于發展工業經濟、實體經濟,全程聚焦“爭優爭先爭效”,搶時間、搶機遇,以“只爭朝夕”的攻堅狀態抓項目、拼經濟,奮力沖刺實現新突破,著力探索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新路徑,為南安縣域經濟新一輪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打開新的空間。
工業園區化 助力“拼經濟、拼發展”
泉州(南安)高端裝備智造工業園是泉州裝備制造業企業集中區。步入園區,大型廠房隨處可見,汽配、機床等各類裝備制造業企業布局其中。
在園區內的國家智能鑄造產業創新(泉州)中心,一個萬噸級鑄造3D打印全流程智能工廠呈現在眼前,該智能工廠主要由3D打印車間、熔煉車間和精整車間組成,依次完成砂芯的打印、熔煉澆注、熱處理、打磨、噴漆等。
今年上半年,泉州(南安)高端裝備智造工業園的22家入駐企業,已全部投產,預計今年年產值將達10億元。
近年來,南安持續高標準推進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以項目建設、招商入駐、龍頭引領、管理服務等為發力點,全面提升工業園區產出效益。
南安市將招商作為園區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共有13個園區啟動招商工作,已簽約311家、廠房93.08萬平方米、招商率74.08%,其中,高新技術企業36家、瞪羚企業2家、專精特新企業8家、科技小巨人7家、規上企業71家;入駐企業100家,已有80家正式投產,預計今年可實現產值25.5億元。
為引導企業入園,南安市出臺《鼓勵企業入園若干措施》,從廠房購置、租賃、貸款貼息、產值貢獻等4方面給予補助,單家企業最高補助可達200萬元。
為吸引更多企業前來入園,南安市發揮招榮股權投資基金和信銀南安產業引導投資基金兩只基金撬動作用,招引高精尖創業團隊、優質產業項目來南安發展。目前,已同靈動科技、捷蒽迪電子科技、大連優欣光科技等8家國內科技行業領先企業達成初步投資意向。
在園區運營方面,南安市注重發揮龍頭企業在產業協同、集聚集約等方面的引領作用,以政策推動龍頭企業建園進園、培育壯大,進而帶動本地配套中小企業共同發展。
依托園區載體,南安市招引龍頭企業落地,目前在園的泉州市級龍頭企業有24家,龍頭入園后帶動上下游配套企業同步入駐園區,形成倍增效應。比如,高端裝備智造園引進全國鑄造行業龍頭共享集團,建成國家智能鑄造產業創新(泉州)中心,吸引13家裝備企業入園;“芯谷”依托“雙港”優勢,引進全球供應鏈龍頭普洛斯(全球500強第74位),投資7.8億元,新建555畝普洛斯空港物流園,打造30萬平方米的閩南地區航空樞紐物流配套中心,為園區企業提供優質的供應鏈配套。
解決低效用地“畝產論英雄”
作為泉州的縣域經濟強縣,用地緊缺問題,一直是困擾南安企業,特別是制約工業企業發展和增量工業做大的一大難題。
盤活低效土地,先要摸清家底,精心規劃謀劃。南安市采取一鎮一調查組、一單元一負責人、一片區一專人的方式,利用自研手機調查軟件,實現精準定位、快速摸排、云端審核,滾動納入識別盤子。目前,已完成城鎮低效用地調查入庫工作,調查全市工業用地6148宗,企業數量6211家,工業用地面積約10.36萬畝。
為推進泉州市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工作,組織方面,南安組建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同步設立政策和規劃用地指導組、招商引資組、不良資產承接組、資金保障組、綜合處置組和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處置組等6個工作保障組。
政策方面,研究制定《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和《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專項工作方案》,同時針對性地出臺多項專項政策保障盤活利用工作,有效指導試點工作開展。
智庫支撐保障方面,聘請福建省規劃設計院、地質測繪院和深圳華陽國際設計集團等政策咨詢設計團隊,開展頂層設計,明確具體目標任務。
資金融通保障方面,南安市充分利用試點政策,積極同各級融資部門溝通協調,爭取資金支持,目前已獲得農發行2筆貸款資金共15.1億元,專項用于盤活利用低效用地(北山組團)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
政務服務保障方面,創新推行“前期辦派單—項目業主跟單—要素部門買單”的前期手續辦理機制,實行模擬審批和全程代辦。
最新數據顯示,南安已初步謀劃低效用地項目65個3.2萬畝,預計可盤活城鎮低效用地面積約3.2萬畝,其中正在辦理前期手續44個2.9萬畝,正在實施改造14個2152畝,已盤活7個661畝。
培育企業家激發內生動力
7月6日,南安召開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會上,恒利達、蓉中電氣、英良石材等三家企業獲得第六屆南安市市長質量獎。連續多年表彰表現優異的工業企業,南安市發出了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在“大拼經濟、大抓發展”氛圍下,南安市民營企業家紛紛表示,要堅定不移把工業作為立市之本、強市之基、發展之要,扛起工業“大旗”,挺起發展“脊梁”,爭做高質量發展的踐行者,奮力推動南安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面對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南安意識到,企業、產業要發展,企業家精神是關鍵因素之一。對此,南安加大力度支持民營企業文化建設,推動“創二代”、新生代民營經濟精英培育。
具體舉措方面,南安依托多元化平臺、高端智庫,著力提升民營企業“創二代”綜合能力和素質,助力企業傳承發展。
一是打造培養平臺。利用市工商聯(總商會)和各商協會成立或換屆的時機,以商協會領導班子為載體搭建培育培養平臺,鼓勵和引導“創二代”、新生代積極參與各項籌備活動,并在商協會中擔任會長、常務副會長等職務,提高“創二代”、新生代的能力和素質。
二是對接高端智庫。打造“青商大講堂”學習平臺,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等,開展商會服務會員常態化活動,引導廣大青年企業家充實新知識、開拓新視野、改善新思維。
三是提升綜合素養。持續發揮南商大講堂、南商小沙龍等新興宣教陣地作用,以民法典宣傳月、RCEP政策等主題,組織民營企業家125人次開展專題學習。
此外,南安著力打造青商會品牌活動,舉辦“南安市青年領軍培育工程”,通過開展青年企業家沙龍,建立青年企業家聯系群等,為青年企業家交流提供平臺,激發民營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當下,南安產業經濟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關鍵期,加強對企業家的培養和企業家精神的塑造,培育更多企業家和人才,這是推動南安經濟高質量的重要一步。”南安市市長王連贊表示。
(陳鑫煒 卓建番 黃瑜鵬 陳瑞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