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再啟航逐夢共富路
——南安市黨政領導干部共同富裕縣域專題培訓班側記
三月的春風搖漾,是學習奮進的時光。
3月15日至23日,南安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組織53名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書記、市直有關單位、國有集團公司主要領導,奔走千里之外的浙皖兩地,參加南安市黨政領導干部共同富裕縣域專題培訓。他們向先進與創新對標看齊、取長補短、啟迪思路,以思想破冰引領行動突圍,以觀念更新破除思維繭房。
一堂堂專題講座、一次次實地參觀、一場場分組研討,讓思想得到“充電”,讓眼界得以開闊,讓思維碰撞出火花。這場問道之行,讓學員們對共同富裕的目標更清晰,讓南安高質量發展路徑更清晰,讓干部奮進之路動力更足。
打開新視界10場專題講座+7次現場教學
去年,南安市黨代會提出,全市上下要把促進共同富裕放在中國式現代化大棋局中系統考慮、科學謀劃,從全國、福建、泉州三張地圖審視自我、找準坐標,以縮小區域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為主攻點,率先在“產業共富、城鄉共富、改革共富、文化共富、黨建共富”五大場景上改革探索。
此次培訓,南安市領導特別強調,必須聚焦問題,歷史的、潛在的、發展中的,有共性之處,人家怎么破、我們為何邁不出。
作為這場活動的主辦方,南安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精心安排了10場專題講座、7次現場教學,為學員們帶來了一場知識盛宴,極大地促進了學員們對共同富裕理念的理解與學習。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知識的不斷注入才能讓認知之渠清澈常新,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目標與對策、文旅融合的實踐、“畝均論英雄”改革實踐、縣域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道路的探索,一堂堂專題講座,讓學員們在共同富裕知識的海洋中,逐漸明晰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與多元實踐路徑。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參觀良渚博物院和良渚文化村,了解文化村的建設運營、業態培育等情況,借鑒文化村通過政企聯合開發、推動生態生活生產“三生融合”的發展思路;參觀未來鄉村示范村梅林村,了解全面布局數字鄉村,謀劃全周期的公共服務的典型經驗;參觀杭州市錢塘區義隆社區以黨建為引領,組建“隆·心”小哥志愿團隊和“隆·心”黨建聯盟,使新就業群體成為社區治理的生力軍的創新做法……
一次次實地參觀,讓學員們親身感受共同富裕生動實踐的“樣本”。
“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之行。”學員們紛紛表示,通過專題講座和實地參觀,大家深度學習體驗了杭州、合肥兩地共同富裕的實踐,這必將為南安推動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撐。
提前做功課帶著116個問題去“取經”
學而不思則罔。為獲得共同富裕的答案,53名學員提前做功課,根據培訓內容,提前思考,精心準備問題,向杭州和合肥兩地的黨政部門領導、實戰專家、民企高管“取經”。
學員黃東良在交流問題中提到:南安正積極謀劃布局低空經濟、人工智能、半導體等新興產業,在全球化、數字化、AI化的背景下,該如何結合自身優勢,鎖定關鍵環節開展精準招商,進一步吸引優質資源,完善產業鏈布局,提升新興產業在縣域經濟中的占比?
學員賴世清提出:梅山作為僑鄉,擁有豐富的華僑建筑與文化遺產,面對當前開發碎片化、同質化嚴重,該如何在城鄉風貌整治中挖掘僑鄉文化內涵,通過微改造激活閑置僑厝,打造“僑韻風情線”,同時避免過度商業化破壞原真性?
……
本次培訓,學員們結合自身主責主業,在出發的“行囊”中裝上116個問題,表達了對南安產業發展、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生態賦能等全方位的探索與思考。
對答案的渴求,讓學員們在一次次課堂問答上爭相舉手“搶問”、在一次次參觀學習中圍著共富實踐的參與者“追問”、在每天的自由時間“私聯”老師和專家交流討論。
干部要以使命感推動工作;發展創新要有從容錯到容敗的寬容;要在底線之上做有突破的事;要抓產業鏈頂端的企業;要實現項目能落地、辦事不求人、投資很舒心……杭州和合肥兩地發展實踐的思考,凝練成一句句振聾發聵的言語,在學員們的心底久久回蕩。
“滿電”再出發在基層一線施展才華抱負
坐而思之,起而行之。南安市領導還強調,必須聚焦全方位高質量,切入一產提質增效、二產賦能倍增、三產搶新激活,學以致用、形成動力;必須聚焦創新,在全球化、數字化、AI化當下,搶占時代的紅利。
在杭州圖靈小鎮,學員們感受到“熱帶雨林”式的產業集群,親身體驗AI對公務辦公帶來的效率提升;在合肥中關村協同創新智匯園,學員們深入學習當下智能聯網汽車產業未來高產值發展的方向;在科大訊飛人工智能體驗館,大家詳細了解AI在教育、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推出的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
學員黃毓林在分組研討時表示,浙江的經驗表明,共同富裕的根基在于產業升級。南安作為制造業重地,要做實業、抓創新,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升級,新興產業向規模化拓展,未來技術向產業化落地;要壯大科技創新企業雁陣,培育新質生產力,同時出臺鼓勵傳統產業鏈接新興產業的專項政策。
“先進地區經驗不能削足適履,而是他山之石,本地實踐更非邯鄲學步,而是要因地制宜,先立后破,巧做加減法。”學員廖徐偉表示,此次培訓學習是一次“充電”之行,讓大家“滿電”再出發,將學習的成果轉化為推動南安共同富裕縣域建設的實際行動,將浙皖的“星火”燃作南安發展的燎原之勢,切實推動南安高質量發展,奮勇爭先、再上臺階。
主辦方也強調,學員們要以如饑似渴的態度抓好學習養成,要以示范帶頭的作用形成激勵效應,要以對標看齊的定力推動轉化運用,在基層一線的“練兵場”“大舞臺”中施展才華抱負;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將學習到的發展智慧、創新模式、實踐經驗,同本地本部門本領域的工作緊密聯系起來、有機結合起來,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以思想破冰引領行動突圍,以觀念更新激發創新活力,切實做好轉化運用的“后半篇”文章。
(特派記者 陳江濤 通訊員 蘇少藝 陳志成 周凱麗 潘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