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益面對記者和民警,講述自己的故事
閩南網(wǎng)4月19日訊 第一個主角,大家應該有印象,就是南安詩山紅旗村,愛帶其他伙伴上山,在墳墓邊宿營的15歲少年,小益。
一個月前,小益回家了,似乎也收起了愛玩的心,現(xiàn)在在家里上上網(wǎng),做做家務(wù)。昨天,我們到他家里,聽他講自己的故事和那些讓人匪夷所思的“癖好”。
父母離異:
他說對自己刺激很大
小益深深記得,7歲那年,父母感情破裂,母親離開當天,當著他的面乘車離去。他說,“那種刺激是很大的”。
他母親家在南安蓬華,小益還以為媽媽只是暫時離開一陣兒,直到一星期后,才從伯母的口中知道,父母已經(jīng)離婚了,媽媽也不會回來了。
為防止小益被母親帶回,小益隨伯父去深圳生活,8歲時,才又返回詩山,準備上小學。
離開學校:
開始養(yǎng)成不好習慣
上小學時,小益就開始逃學,要么上山捉鳥,要么下河捕魚。他自己也承認,很多壞習慣以及懶散的個性都是在那時養(yǎng)成的。
有時候,小益因為想念母親,會趁捕鳥的機會,去找她,但陰差陽錯,始終沒有見面。“媽媽沒有再回家,也沒有找過我”。
14歲那年,小益因參與一起械斗事件,受不了老師的批評,離開學校。之后,就在一家彩印廠做搬抬小工,因收入不高,還幫人看賭場。
被誤會后:自己想通了一些事
我們曾報道過小益曾拐帶兩個小孩小燦(男,13歲)和小珍(女,12歲)。小益說,當時他正在去賽車場的途中,剛好遇到好奇的這兩人,就帶著他們?nèi)ネ妫鋵崳诙欤痛蛩闼退麄兓丶遥髞磉€是被接警的民警先找到了自己。
“當時爸爸打了我一巴掌,說我都成了名人”,“還有一次誤會,讓我想通了一些事。”那是今年1月20日,13歲的女孩小玲和8歲的小勇離家4天,大家都以為是被他帶走的,小益說,其實是被另一名男孩帶走玩耍,那天他剛好去小玲家拿東西,被她家人看見,所以才被指認。
“父親還說不認我,我是不是一直都在做壞事?”小益記得那一天,他喝了半瓶白酒,把手機摔得粉碎。“一有人犯事,別人就想到是我干的,為什么只有這些做壞事的朋友才搭理我?”
對于3月8日當天,他在詩山公園,將3個小孩帶上荒山,并露宿古墓,他自稱,這些都是因為寂寞。
家里的生活:父親只是單方質(zhì)問
頻頻喜歡帶著別的孩子出去玩,小益解釋,多半是那些小孩自愿跟隨。但他自己也很寂寞,希望有人可以陪自己玩,當“孩子王”也挺好的。
小益解釋,母親出走后,他便與爺爺奶奶和伯父一起生活,他與父親交流,往往只是一方的質(zhì)問:“你今天去哪里?”“和那些人交往有啥好處?”犯了錯誤,奶奶會幫忙瞞住父親,還將自己藏在親戚家中。
如今守在家中的小益,每天都混在網(wǎng)絡(luò)和游戲里,有時會連上24小時的網(wǎng),但已經(jīng)在克制自己的“癖好”。
對于未來,小益想去學如何改裝、修理車。“父親否定了我的想法”,但小益仍然打算,在一起事情平息后,在南安找一所職業(yè)中專,學習這個技術(shù)。
其間,記者從南安詩山派出所獲悉,派出所有意與小益結(jié)對幫扶。(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史國亮 謝楊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