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30日訊 南安梅山鎮梅峰村,最近在傳一件事,說的是“四個兒子住樓房,八旬老父母居‘牛棚’”的事。
昨天,我們逐一探訪了這兩位老人和他們的子女們。
四兄弟經協商,將牛棚改造成簡陋的屋子給老人安身
兩位老人的身子還比較硬朗,李伯有時候還下地干活
老人是一個月前從四兒子的家搬出來的。四兒子希望父母養老的事,能夠由四兄弟共同承擔。對這個建議,二哥和三哥都認同,但二哥說要等,被寄予牽頭作用的大哥不太樂意。
這事,只能交給村委會,由村委會協調出一個牛棚改造的屋子讓老人先安身。很快,這事,就這樣被村民傳開了,并向本報報料,希望老人能得到更好的照料。
住得好好的老人突然被要求搬家
昨日中午,記者來到梅山鎮梅峰村,在一位村民的指引下,找到李伯夫妻的居所。
十多平方米的小屋,是原來的牛棚和柴草間打通改成的,除了剛剛刷上的白漆墻,床、櫥柜、餐桌都是老舊的。
前段時間下雨,雨水順著墻壁滲透,“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85歲的李伯說,還好后來兒子們叫人給補上。
李伯今年85歲,妻子陳婆82歲。梅峰村村書記李斯聰說,梅峰村4000多人,夫妻上80歲的,不超過五對。
李伯夫妻育有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大兒子也到了當爺爺的年紀??墒?,最近,這四個兒子,讓二老傷透了心。
老人清晰地記得,上月農歷十六(5月25日),小兒子兒媳,突然下了通牒,不讓他們住了,理由是老人不只他老四一個兒子,應該輪流到其他兒子那住。
其實,最近的十多年,兩位老人一直跟小兒子一塊住,在小兒子的樓房里,分得一個房間,自己做飯,自己吃。
住得好好的,為什么突然又被迫搬離呢?
兒子們不直接反對但各自在觀望
目前,4個兒子都住在梅峰村,都從事建筑工作,都蓋上了兩層樓房。昨天中午,我們逐一敲開他們的家,但恰巧4個兒子都外出做工了。
昨天,四媳婦跟記者證實了當初提出輪流照顧的事實。她說,他們結婚時,與老人同住古厝。后來古厝翻建,小兒子主動提出讓老人和他們一塊住新房。每個月,四個兒子再分別給老人60元,作為他們的生活費用。
但是生活久了,小矛盾難以避免,比如衛生、生活習慣等不同而引發口角。說到這時,四媳婦紅著眼圈說,父母是共有的,四個兒子應共同承擔。
陳婆說,她告訴大兒子這個事情后,大兒子不是很樂意,還怪二老不多幫扶著四弟帶小孩。梅峰村一村干部透露說,李伯的大兒子曾過房給其他親戚,這也成為他不愿插手二老養老的一個原因。
據老人和村委會調解員轉述,二兒子并沒有直接拒絕這個建議,但他擔心老人住進來,會耽誤自己的兒子找對象。等以后兒子結婚了,可以考慮讓老人搬來同住。
而三兒子表示沒意見,但因為排行中間,沒有直接表態。而四弟住著老人曾經的舊厝翻建的新宅,照顧老人屬情理之中,這隱隱地成為其他兄弟心里的一個疙瘩。
鄰居們常來看望孫媳替父母盡孝
無奈,兩老人只好找來村委會討說法。梅峰村村書記李斯聰說,二老沒處住,村委會找四個孩子協商未成,考慮到先讓老人有個安身之處,便讓他們把牛棚整理來住,由四個兒子負責打理。
于是,四個兒子住樓房,八旬老父母居牛棚的說法,便在梅峰村傳開了。一村民提及這事,苦笑著稱,當時老人搬進去時,有村民實在看不過去,便在老人住的房子上寫著“牛棚”二字,后來被老人的兒子給刷掉了。
老人稱,四個兒子曾商議,今后每戶給他們每月100元零用錢,但至今已過去一個多月,仍見不到錢。但令老人感動的是,鄰居們常過來看望他們,陪二老聊天。
村里傳來傳去,讓這家子幾代人的心里都不好過。李伯有個孫子,是大兒子的,曾多次動員父親和幾位叔叔,甚至因為這事跟父母吵過架。
他說,爺爺奶奶住牛棚,也波及孫子輩的名聲,他曾想接爺爺奶奶住自己家,但父母都聽不進去,自己的媳婦就偶爾帶點鴨肉、豬肉給二老,算是替父母盡一點孝心。
四媳婦坦言,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如果大哥(大兒子)能牽頭解決老人的居住,同意輪流讓老人住,她也會順從。
問起老人是不是怪兒子們,老人只是傷感地搖搖頭:“老了,沒用,沒得怪,怪也沒用,就看他們的良心”。(本網記者 曾小琴 田米 文/圖)
★一先生撥打海都熱線通968111報料,線索費1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