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3日訊 上個月,泉州市人民政府和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書,敲定了菜鳥網絡首個在閩項目將落戶泉州,泉州成為“中國智能骨干網”首期布局的8個重要物流基地之一。其實,早在馬云組建菜鳥網之前,泉州便早有智能物流項目——為為科技海西物流園,這個位于南安觀音山物流園區的項目已經開始進入實際建設階段,并預計于明年年底投入使用。
打造智能物流平臺
位于南安觀音山物流基地的一角,為為科技海西物流園也正加快建設步伐,目前已完成投資1億多,辦公樓、宿舍樓正進行主體結構建設。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南安第一家集電子商務和現代配送為一體的企業。
為為科技海西物流園要打造的是一個智能物流平臺,也就是區域物流數據的整合和對接。“我們主要提供的是數據服務,因為我們本質上來說還是一家電商企業。”為為科技海西物流園項目負責人陳建澤說,簡單來說,為為科技將提供一個平臺,物流企業可以在上面發布相關的服務信息,也就是經營范圍、路線、時間等等企業相關信息,而有發貨需求的企業則可以相應地到平臺上尋找或發布發貨信息。“例如你是開網店的個體戶,需要一個長期合作的物流企業,你就可以上平臺尋找或者發布合作信息;如果是一家企業,剛好有一批貨要發,你就可以到這個平臺,找找看,有哪個物流公司在你要發貨那天剛好有那條線路,在時間和價格上都最符合你的要求。”
按照這一簡單的功能看,智能物流平臺便是一個大信息集市,但這只是它最基礎的功能。為為科技海西物流園除了是電商,還是一家現代物流配送企業,擁有自己的倉儲基地。陳建澤說,從長遠看智能物流平臺的另一功能體現在整合上,也就是在委托管理,一家企業需要發貨,在平臺上輸入相關信息,平臺就會調動附近的物流公司取貨轉發,或者將貨送到物流園中轉,再由另一家物流公司運輸送達。“所有整合的核心,就是規劃出一條最符合客戶要求,最便捷快速的物流通道,而其中涉及的物流企業則由平臺統一協調調度。”
立足泉州物流圈
為為科技海西物流園預計在明年年底投入使用,而菜鳥網絡在泉州的項目將在5年內分3期完成項目建設,并于取得用地2年內建成項目首期并投入運營。雖然目前菜鳥網的運營模式還未明顯,但根據業界的猜測,大多也是走信息平臺+通道整合的模式。也就是說,為為科技海西物流園在運營后一兩年里,就要面對菜鳥網的正面沖擊。
“我們是小企業,在規模和整合能力上跟它們大企業是沒法比較,我們只能盡量做好自己的工作。”陳建澤說,為為科技海西物流園的目標,還是立足南安做好海西范圍內的智能物流平臺,“泉州的物流發展很迅速,鞋服、建材的物流需求量也非常大,能立足本地這些產業再逐步擴展到整個海西范圍的話,市場還是非常龐大的。”
泉州的物流產業發展迅猛,特別是南安預計投118.6億建設觀音山物流產業基地、水頭濱海石材物流園、石井港口物流園、美福石油化工商貿物流園四大物流園區。層層相扣的物流體系,為物流業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條件。觀音山物流基地率先投入使用的火車站物流中心項目,便開始體會到這種環境所帶來的機會。
“現在運行的情況很好,我們四年前就來投建這個中心了,結果證明我們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華盛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建川做了十幾年的物流行業,在全國各地開展火車運輸。“當初選擇南安,就是因為看重了南安這邊鐵路和公路網絡匯集,而且經濟發展很好,具備了做好物流的條件。火車運輸的特點就是比較慢,但載重量大,特別適合建材和機械產品。”與黃建川當初預計的一樣,火車站物流中心開通后,便收到了附近來自南安濱江機械制造基地、水頭石材市場和侖蒼水暖市場的業務,圍繞周邊的幾個專業市場和產業集群,火車站物流中心將來自全國的原材料運到南安,然后再將南安的產品運往全國。(本網記者 陳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