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漲知識#
到底什么是錯幣
錯幣,更多的是收藏、拍賣市場上的概念。所謂錯幣,是指在印刷過程中,產生細小差錯或因其他原因而造成印刷錯誤的紙幣或硬幣,如色彩偏差、小移位、小斑點等小誤差。物以稀為貴,人民幣印刷過程中成批出錯并流通到市面的概率,是十分稀少的,再加上市場的一些炒作和宣傳,因此錯幣在收藏市場上才有一定價值。官方的說法中,并沒有“錯幣”這一說法,只有在印刷過程出現差錯的殘次品,由于和正常合格的標準不同,這樣的貨幣稱之為“不合格產品”。
市場上,還有一個概念叫“錯版幣”,稱是因為設計錯誤或印刷模板出現錯誤,而印刷出來的人民幣,出現如文字倒置、圖案倒置、圖案左右顛倒等情況。但實際上,中國人民銀行曾公開發表過聲明,印鈔廠印制鈔票時使用的印版、制造硬幣使用的鋼模等,是一個整體,在印制過程中,不可能出現局部倒置或顛倒的問題。因此,類似的“錯版貨幣”是不存在的。目前發現的所謂“錯版貨幣”,是有人在原有貨幣的基礎上經過人工制作的,如果認真地觀察或借助放大儀器觀察,就會發現刀切、粘貼、修刮的痕跡。
銀行工作人員說,現在市面上的一些“錯幣”,不少是一些不法分子改造或偽造的假幣,如果發現,銀行將予以回收,并會追究相應責任人的刑事責任;但如果是鑒定為真幣的“錯幣”,也是可以使用的,或者將其兌換為等值面額的新版人民幣。
3
#談價值#
錯幣往往有價無市
泉州市區一家拍賣行工作人員說,他們近年來都沒有做錯幣拍賣生意,主要原因是泉州的錯幣拍賣市場并不大,有價無市,可能開一場拍賣會的價格比貨幣價格更高。相比之下,錯幣市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較大,但相關的錯幣拍賣,也不是零散單張拍賣,而是收藏者收集多張錯幣進行拍賣。
重慶一家藏品公司董事長接受重慶晚報采訪時說,錯幣的價值并不能一概而論。從時間上來說,第一套人民幣十分少見且當時沒有集中印刷因此多有錯幣出現,有其價值。第二套人民幣最開始是由蘇聯幫助我國印刷,后來中途因為多種原因開始自主印刷,也會出現許多錯幣。第三套人民幣錯幣就有所減少了,而現在市面上許多第四套、第五套人民幣錯幣,絕大多數都是人為或流通過程中損傷出現的所謂“錯幣”,其價值有待商榷。
4
#說法理#
流通人民幣禁止買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禁止非法買賣流通人民幣。紀念幣的買賣,應當遵守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因此,按規定,未退出流通的貨幣不得買賣的。目前正在市面上流通的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幣并不允許私自買賣。(海都記者 彭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