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南安市官橋鎮內都村村民李先生,欲為建了幾十年的老厝挖條排水渠時,一座古墓成了“攔路虎”。這座古墓的外墻由紅磚壘砌,表面還附著殘存的白灰。昨日,經泉州市博物館的兩名考古人員初步確認,這是一座有近千年歷史的宋代古墓。
李先生的老屋位于內都村一座小山坡上。20多年前,因為要騰出宅基地,村民們在此處挖出了一片空地,然而在開挖時,村民們發現一塊由紅磚砌出來的拱形外壁,據村里的老人描述,這是一處古墓,里面埋的是什么人,卻無人知曉。
這處拱壁,呈半圓柱形,靠近地面有基座,因為深埋地下,很難估計古墓的高度。拱壁主要由紅磚組成,包括約25平方厘米、約3厘米厚的板磚和8厘米厚的條磚。拱壁附近的砂石已經被風化得輕觸可碎,周圍密布著已經發黑的青苔。
昨日上午,記者聯系泉州市博物館,之后博物館的考古隊范隊長帶領一名調查組人員趕赴現場勘查。
經過觀察、比對,范隊長表示,該古墓應該是一座宋代古墓,方向應該是面朝東北方。他說,2006年泉州市考古隊就曾在晉江挖出一座宋代古墓,這處古墓的造型與前者相似,同時宋墓內隨葬物品較少,因為一直常年掩埋地下,墓刻文字和墓內物品還有待挖掘,墓室主人身份、時間、緣由,都還有待進一步考察,但這座古墓本身應該有近千年的歷史。
昨日下午,范隊長表示,他將盡快將情況匯報上級領導,以確定對古墓處置方法。(本網記者 史國亮 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