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年度經濟人物戴景水
每天凌晨5時的洪瀨鎮是什么樣子的,你不一定見過,但一位年近70歲的洪瀨老人卻每天都在這個點起床,開始他一天忙碌的工作。他,就是前段時間被評為“2015年度泉州經濟人物”的南安市順昌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戴景水。
時間回撥到2月下旬,2015年度泉州經濟人物評選現場,由高校學者、往屆泉州經濟人物、社會熱心人士組成的專業評審團,在對入圍的經濟人物進行整體打分。
和那些大型上市公司老總相比,網絡投票排名第二的戴景水顯得名不見經傳。但聽完對其的介紹后,評審團專家紛紛對這個幾十年如一日奮斗在一線、帶領企業逆勢實現20%業績增長的老人豎起大拇指。“我們需要更多像戴景水這樣的老一輩企業家,為年輕企業家樹立榜樣。”評審團專家說。
每天早上5時起床,每天晚上8時準時學習,一邊繼承、弘揚著國營鞋廠的優良傳統,一邊常思進取、常思變革。本該退休的戴景水,每天以年輕人的激情和進取奔波在一線。這樣一個“鐵人”是如何煉成的?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奮勇直前?近日,記者采訪了戴景水,尋找問題的答案。
善打硬仗他屢次臨危救企
2月底,位于洪瀨的順昌鞋業有限公司總部辦公室,記者見到了這位老者。
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的戴景水,仍然保持著老一輩企業家嚴謹勤勞的工作作風。彼時,他剛從康美新順昌工廠趕回洪瀨,每天在兩個廠間來回奔波已是常態,這也是順昌得以領軍泉州制鞋業的關鍵。
1988年,戴景水任南安鞋革廠廠長、黨支部書記。他一邊組織引進國外先進制鞋流水線關鍵設備,一邊繼續抓好出口布鞋生產。當年,鞋革廠就成為“泉州市出口創匯先進企業”。
然而,一次變故險些讓這家縣集體企業瀕臨倒閉。1989年,受國外大環境影響,鞋革廠拿不到運動鞋訂單,外貿部門也取消了布鞋出口訂單,企業瀕臨破產。
戴景水并沒有亂了陣腳。他大膽引進嫁接臺資企業開展合作經營,開發新產品出口,保證企業正常生產,并在5年內償還技改貸款500多萬元。
1996年,合作方臺商因資金困難單方面提出終止合作,撤回資金和技術人員,并要求償還100多萬元的設備資金,企業再次面臨停擺。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以韌勁出名的戴景水咬緊牙根,四處奔走,多方籌措資金償還給合作方。同時,他還立下責任狀,承包經營鞋革廠,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停產3個多月的企業恢復正常生產。
在困境中,戴景水團結全廠職工艱苦創業、攻堅克難,鞋革廠起死回生,外貿銷售量逐年增長,再次回到了正常的發展軌道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2年在南安國有二輕企業無力投資的重要關頭,為了求得生存,擴大生產,戴景水父子投資1500多萬元創辦南安市順昌鞋業有限公司,并承包經營鞋革廠,兩個廠一起抓,協同生產,共享訂單,戴景水也開始從集體企業廠長向民營企業老板轉型。
2009年,南安市政府決定對國有企業南安鞋革廠實施改制。戴景水積極配合市政府帶領全體職工成功改制了該企業,妥善安置了148名正式職工,整個安置過程,雁過無痕且各方心悅誠服。
盡管身份變化了,可國有企業那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卻被戴景水復制到了順昌鞋業。在他的帶領下,順昌組織生產了各種中高檔運動鞋、休閑鞋、登山鞋產品,公司旗下的“昂川牌”運動鞋被評為福建省名牌產品,商標也被認定為福建省著名商標。公司產品不僅贏得了法國添世總部和美國鞋業巨頭uspolo總部的青睞,更是世界名牌FILA的深度合作商,2014年被FILA公司認定為“FILA全球優秀供應商”。
二次創業他人老心不老
2012年,事業走入穩定軌道的戴景水,響應南安市委、市政府發起的民營企業“二次創業”號召,邁出了新的發展步伐。
他多方籌措資金,在康美南安市體育用品生產基地,投建了新順昌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總投資1.8億元,總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首期投資8500萬元,建成了3棟標準廠房,安裝6條先進制鞋生產流水線,并配套建設生活休閑、文化娛樂設施,在2013年正式投產。
新順昌立足于科技創新、打造品牌。新的企業定位,也對新順昌的經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戴景水深知,只有不斷更新管理,才能在二次創業浪潮中站穩腳跟。
即便已年逾古稀,對新的經營理念和企業管理模式,戴景水仍像一個孜孜以求的學徒,保持著飽滿的學習熱情。用“人老心不老”來形容他,再合適不過了。“我喜歡學習,不管是每天抽出固定時間來看報刊,還是參加總裁班接觸新的經營管理思維。”戴景水說。
2012年,戴景水到蘭州學習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彼時,他就產生了將這個模式引入順昌的想法。不過,戴景水并沒有拍腦袋間就作出決定。2013年,他又對卓越績效管理進行了更深層次的學習;與此同時,他開始有意識地在企業各種會議上提前進行宣導。直到2014年他覺得時機成熟,才從福州請來專業的卓越績效管理老師,開始在企業內部推行該模式。
“正是這一模式的執行,讓企業拿下了去年的南安市市長質量獎。今年我們決定對模式進行深化,在企業內部提出五大任務,希望在去年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戴景水說。
經營企業越久,戴景水越意識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在他的辦公桌上,隨處可見企業經營報刊。學習,已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雖然上了年紀,視力、聽力稍有下降,但這絲毫不妨礙戴景水“充電”。看書不易,他就改看視頻、聽名家講課。對于學習,他最大的心得是,與同行面對面交流,能收獲書本里學不到的精華。身為香港南安公會永遠名譽會長、全國質量行業協會成員,他總是不辭勞苦,注重每一次外出交流的機會。
也許正是這種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精神,讓外人眼中的老人戴景水變得年輕、變得進取,常敢破格。順昌鞋業也因此全面鏈接世界,放眼世界。近兩三年在國際市場持續疲軟的大環境下,順昌逆勢而上,再次驗證了戴景水“常敢破格”、不保守的年輕心態和視野。
寬人律己他是公益慈善人物
從務農到從政,從政府到企業,從國企到私企,大半輩子的歲月,戴景水都在與鞋子打交道。但不論身份怎么變,農民出身的戴景水始終不忘初心。對于自身,他始終嚴格要求;對于員工,他從來都是關懷備至;而對于慈善,戴景水也從不落后。
多年來,出差常常吃方便面的戴景水,對員工卻一直很大方。走進廠區或車間,談起公司董事長,員工們都豎起大拇指。在這里,員工時時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對社會公益,戴景水更是不計回報,將自己掙得的辛苦錢投之公益,對社會公益事業無償捐款2300多萬元,涉及教育、衛生、交通、消防、計生、體育、敬老、慈善等領域。
2000年,南安鞋革廠駐地的西林村美星片區要修筑鄉村水泥道路,戴景水一下子就捐資8萬元。此外,他還為洪瀨註禮小學捐資100萬元建設教學樓。國光中學、洪新中學、洪瀨中心小學、西林小學等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辦公設施、體育設施、圖書資料等的添置,他都大力支持。
“戴董生活簡樸,卻熱心公益事業,一直支持著教育事業。”南安新僑中學原校長黃世純由衷贊嘆。新僑中學建教學樓時,由于資金缺口較大,校領導便去找戴景水幫忙。得知學校困境,戴景水跟孩子商量后,決定將籌備廠慶的300萬元捐贈給新僑中學。“對自己,我一分錢都不能浪費。但只要社會有需求,我捐500萬元也不算多。”戴景水說。
“一個事業有成的企業家,捐幾十萬元不難,建一座教學樓也不難,難的是十幾年如一日地堅持,難的是把慈善當作自己一生的事業。”這是洪瀨鄉親對戴景水的評價和贊譽。也因為如此,2013年,戴景水被南安市政府授予“南安慈善之星”稱號,福建省慈善總會也授予他“慈善貢獻獎”。在2015年第九屆國際公益慈善論壇上,他還榮獲“中國公益慈善人物獎”。
在諸多榮譽面前,戴景水十分淡然。“我不是一個很有錢的人,但我是一個知道感恩回報的人。我捐的錢不是最多,但希望能通過盡心盡力去做,拋磚引玉,讓更多人更多企業參與到社會公益事業中來,讓我們的社會更和諧。”戴景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