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南安東田蓋鳳村的春茶采收已進入尾聲,制茶廠也鉚足干勁,趕著將最后一茬優質茶青搶“鮮”加工成毛茶,供應市場。
昨日,記者來到位于蓋鳳村的福建省亭嶺巖生態農林有限公司茶園基地。漫山遍野的茶樹郁郁蔥蔥,嫩芽傲立枝頭。在一片片翠綠的茶樹間,采茶工人提著籮筐穿梭其中,手指在茶樹枝葉間輕快地飛舞。
“現在不是農忙的時候,在家閑著也沒事干,我在這里一天采茶8小時左右,也能有100元的收入。”村里的采茶老手黃阿婆笑呵呵地說。
今年的春雨特別多,嚴重影響了春茶生產。“有的茶園受到雨水影響,茶葉老化,只能放棄采摘。”該茶園基地負責人洪密告訴記者,他們茶園的茶樹修剪較晚,受雨水影響較小,現在茶葉還很嫩。“五一”前后是采茶、制茶的好時節。此時的茶葉因氣候滋潤,幼嫩的小芽迅速長成鮮葉,這個時候的茶味最為鮮濃。
這幾天,趁著晴天,茶園基地增加人手,加大采收量、加工量,每天都有近70名采茶工人抓緊采收茶青;同時,還有14名制茶工人加緊將茶青加工成干茶。“我們基地種的是鐵觀音,總面積100多畝。自4月下旬開采以來,基地共采收了9天,到目前,整季春茶已基本采完,茶青產量已達8000多公斤。”洪密告訴記者。
山上采茶忙,山下忙制茶。為了搶抓時間,保證茶的品質,采茶工人將采摘的鮮葉第一時間送回制茶車間,對當天采摘的鮮葉進行加工。
搖青、殺青、揉捻、烘干……走進制茶車間,機器聲轟鳴,濃郁的茶香撲鼻而來。工人們正忙著將新鮮采摘的茶葉進行加工,每一片鮮葉到成茶都需歷經數道復雜的工序,留下古樸的色澤和醇厚的香味。“為確保新茶品質,我們都會當天制茶,搶‘鮮’出爐。”洪密說。
據悉,該茶園基地一天大約可以加工150公斤毛茶,大概2.75公斤的新葉才可制成0.5公斤毛茶,預計這季春茶收入三四十萬元。從2008年種植至今,洪密已有16年的種茶經驗。在她的精心呵護下,基地的茶葉以其優越的品質和獨特的口感贏得了市場青睞,并多次在茶王賽上獲得獎項。
鐵觀音一年可采4次,即春茶、夏茶、暑茶、秋茶。“春茶和秋茶的質量比較好,一般只用春茶和秋茶的茶葉。為了保證茶樹的質量,到了夏茶、暑茶長成后,也會直接割掉。”洪密說,為了提高土壤肥力,提升茶品質,2021年,基地在農業部門的指導、村里的幫助下,在茶園里套種油菜花、格桑花、桃樹等。
一片茶葉撬動一方產業。眼下,蓋鳳村正加強與高校對接合作,開發集茶葉采摘體驗、休閑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特色產業。蓋鳳村黨支部書記黃種計告訴記者,目前,全村共開發了2000多畝山地種植茶葉,擁有茶場14家,帶動數百人就業,年產值上千萬元。2023年,蓋鳳村在“黨建+”鄰里中心創建了電商直播室,挖掘村里的電商能人、網紅流量,開展電商直播帶貨助農活動,拓寬茶葉等特色農副產品銷售新渠道。(記者 莊樹鴻 黃奕群 通訊員 吳雙龍 鄭鈺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