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既是人生大事、家中要事,也是社會大事、國之大者。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了3.1億,占全國人口數的22%,人口老齡化進程持續向縱深演進。
在這場關乎國計民生的時代命題中,作為全國民營經濟標桿縣域之一,南安民營企業家們以全產業鏈創新給出了解題方案:從適老化產品研發到智慧康養服務,從老齡人力資源開發到居家改造體系構建……當前,這座千億產業之城正以“制造業+服務業”雙輪驅動,把“夕陽事業”轉變為“朝陽產業”,打造銀發經濟縣域樣本。
做好銀發產品搶灘銀發經濟藍海
春日晨曦中的南安大地,實業脈搏強勁律動。福建省諾華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內,物流區一派繁忙景象:自動化裝車平臺前,標準集裝箱整齊排列,叉車將打包完成的老年護理產品碼放成矩陣。“這5個柜貨打算發給南美客戶,公司最近的老年用品訂單排得滿滿當當。”南安市日用輕工協會會長、福建省諾華衛生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華”)董事長鄭友套邊查看報關單邊向記者介紹。這位衛生用品行業的資深從業者,正帶領企業深耕銀發經濟新藍海。
作為一家主要生產和銷售衛生巾、紙尿褲等衛生用品類的企業,諾華精準把握人口結構變遷的商機,逐步探索以嬰兒紙尿褲為主,老年人紙尿褲為輔的產業格局。在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專為海外市場設計的護理墊正從流水線上緩緩送出,每條生產線每小時可產出上百片專業護理產品。
“今年開春后,我們收獲了不少海外訂單,其中,老年人紙尿褲占了不少。第一季度的訂單有1000多萬美元,現在正根據訂單調整生產排期。”鄭友套指著看板上的生產數據告訴記者,這兩年,老年人市場需求逐漸增大,諾華的老年人產品的生產份額也不斷增加,從2019年的10%躍升至目前的30%,今年預計再增5個百分點。
隱形盾鞋服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便開始研發老年家居產品。
同一時間,位于康美鎮的隱形盾鞋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隱形盾”)也在銀發領域“開疆拓土”。展廳里,該公司董事長林國棟向記者展示其適老化創新成果:采用抗菌防霉防螨防異味技術的床上四件套,能夠有效滅殺細菌,還能防螨;抗菌家居服、防臭襪能有效減少異味產生、減輕走路過程中震動……
“2022年,公司已經開始研發老年家居產品,現已覆蓋服飾、寢具、鞋履等品類。以后會增加更多細分品類,理解老年人需求,并與線上老年人用品店鋪、線下的行業協會等協同發展。”話音未落,林國棟隨手拿起一雙防滑鞋介紹,該鞋底采用特殊紋路設計,能有效降低跌倒風險。
工作人員在隱形盾鞋服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旁忙碌。
日用輕工是南安千億產業集群,眼下,產業轉型已成集群態勢。南安市日用輕工協會數據顯示,在197家會員單位中,已有23家企業正式轉型投入老年人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產能也在逐漸釋放。
“去年12月,協會推動成立了‘日用輕工老人用品產業集群’,就是要抱團搶抓市場機遇。”在鄭友套看來,銀發經濟市場空間大,老年人用品作為南安日用輕工產業的一大細分,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和市場份額。他希望,無論是企業、協會,還是有關部門,能夠擰成一股繩,把握銀發經濟風口,推動產業鏈發展壯大,進一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推動產業向“新”發力、向“質”而行。
推進適老化改造讓居家養老更放心
當3億銀發群體的需求浪潮涌向市場,如何讓長者在家安心、舒適地生活,成為許多家庭的關切。南安這座以實業起步的閩南古城,正以“制造+服務”雙輪驅動的創新姿態,構建全生命周期的養老解決方案矩陣。
以制造紡織用品、兒童紙尿褲起家的喬東集團,敏銳地洞察到了銀發經濟的風口,于2023年成立了養老服務公司,構建起“產品+服務+改造”的全鏈條模式。“據官方數據,2035年老年人群體將達到4億。”泉州市喬東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漢濱指著公司展廳數據可視化大屏說,“巨大市場缺口背后,是專業化養老服務的迫切需求。”
從制造車間到服務場景,喬東集團正在演繹銀發經濟的雙向突破。在居家養老服務端,喬東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組建40余人的專業團隊,為南安800余名老人提供上門照護。“從理發、剪指甲、身體護理到居家清潔,我們既是服務者更是觀察者。”黃漢濱演示智慧養老系統,錄入服務對象的信息后,系統便可實時監控到老人的動態。
突然,毫米波雷達監測屏閃爍不停——一名獨居老人跌倒,系統自動觸發預警機制。這套融合智能感應、報警、毫米波雷達的安防體系,正在為南安長者編織24小時“守護網”。
適老化改造的“南安智慧”還體現在空間重構上:浴室防滑處理、扶手定制安裝、坡道拓寬改造等10多項標準化方案,既保留原有的裝修風格又注入適老功能。在黃漢濱展示的改造案例中,一座古厝經適老化改造,既維持了閩南紅磚古韻,又通過地埋式感應燈、隱形扶手等設計,讓獨居老人實現了自主生活。
從安全防護、生活便利到健康照護,喬東集團正在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的居家生活品質,讓“養老”變“享老”。記者了解到,目前,喬東的適老化改造項目主要依托政府購買服務,現有服務對象520多人,主要集中在南安地區。此外,該集團還在雪峰開發區打造20多萬平方米的新工業園區,將通過園區吸引養老行業上下游企業,做強養老產業鏈。
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明顯,當傳統衛浴企業遇見銀發浪潮,南安制造業也迸發出新的創新動能。今年3月,在福州適老化產品對接會上,九牧集團的展臺前人頭攢動。智能馬桶助起裝置、坐式恒溫淋浴器、電解除菌小便器等創新產品,正在重新定義衛浴空間的適老標準。“適老化不是簡單加裝扶手。”九牧集團工作人員現場演示的康養浴室解決方案令人耳目一新。
這種系統性創新背后,是南安企業深耕銀發經濟的戰略定力。在2022年,九牧集團就主導制定《老年人衛浴輔助產品坐式恒溫淋浴器》團體標準,不僅填補行業空白,更推動適老化產業向規范化發展。今年,九牧集團進一步將關愛延伸到老年人群,正式開啟“十年相伴,關愛相隨”,九牧365不打烊服務十周年適老化關愛行動,啟動免費扶手安裝報名活動、適老化關愛指南、養老院巡檢、主動上門適老化改造等,用實際行動為中國適老化事業和銀發一族生活水平提升作貢獻。
“養老”變“享老”人性照護更暖心
提到養老院,許多人都會浮現生活單調乏味、死氣沉沉等字眼,那南安的養老院是什么樣子的呢?近日,記者來到了坐落于市區的南安市龍人伍心家園福利養老院(以下簡稱“龍人伍心”)。走進這個南安市首家市級“公建民營”養老院,只見種滿綠植的庭院環境干凈整潔,沒有消毒水的刺鼻氣味。這個老年人的集體新家里,充滿了青春的氣息。
“我們的團隊整體較為年輕,有八九個‘00后’,全是科班出身。他們用專業與活力,重新定義養老照護。”該院院長陳燕玲告訴記者。
在養老院的廣場,記者遇到一位老人的家屬毛瑞霞。“當時父親因腦萎縮,作息晝夜顛倒,導致家人疲于照顧。走進龍人伍心,年輕護理員們陽光般的笑容和專業操作,讓我們當場決定托老。他們比我們家屬更有耐心、更專業、更到位。”她至今仍記得兩年前的考察場景,如今,她的父親不僅作息有規律,身體也更加強健,全家人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下了。
無獨有偶,采訪中,許多老年人表示在養老院找到了歸屬感。“我80多歲了,來這里有一年了,兒女都出去工作,請一個滿意的保姆不容易,所以我住在這里。養老院平常也會組織我們活動,有舞蹈、唱歌等娛樂設施,他們三餐也會送到跟前。”盡管去年才來到該養老院,但張大爺感觸頗深。
龍人伍心家園福利養老院廣場,家屬毛瑞霞與父親正在交談。
記者發現,這家養老院設有棋牌室、書畫室、黨建室、KTV室、電影室等多個功能廳。在醫療服務方面,這里也設立了醫務室、藥房、治療室等。陳燕玲表示,除服務隊伍專業外,服務內容亦是關鍵所在。據了解,龍人伍心現有老人212人,這里主要提供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醫療健康、安全保障、精神文化建設、個性化服務等五大服務內容。院內醫生、護士、護工等照護人員齊整,各功能室配備齊全。
這種服務創新背后是精準的供需對接。去年,龍人伍心完成二期擴建,新增350張床位,于今年正式投入運營,目前開設了二樓和三樓,作為全失能長者的生活區。接下來,他們還將籌備五樓和六樓的自理區,作為活力長者的生活區。
當傳統養老院模式遭遇時代挑戰,南安以“青春+智慧”的雙輪驅動,構建起覆蓋機構、社區、居家的全域養老生態。截至2024年,南安全市建成25個長者食堂。在羅東鎮銀河新城社區,長者食堂每天都飄著飯菜的香氣,80歲以上老人免費就餐,60-80歲享受半價優惠,社區工作者每周一都會展示本周菜譜,菜品設計既保證營養又兼顧口味。
南安推廣“物業+養老”模式,皇家濱城小區長者食堂應運而生。
這種“物業+養老”模式已在全市推廣,南安首推城區皇家濱城小區“物業+養老”項目,積極策劃小區長者食堂及其他養老設施配置,完善社區層面養老服務網絡,構建方便社區老人就餐、學習、休閑交流的“長者食堂+學堂”,讓小區居民體會到由“養老”變“享老”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2025年南安市將繼續圍繞‘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安’的目標,不斷推進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為老年人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南安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李楊瑜 文/圖)
記者手記
銀發經濟不能沒有年輕人
——從南安養老產業看人才短板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銀發經濟已成為關乎國家戰略與民生需求的現實命題。2024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提出打造高水平產業園、培育龍頭企業、健全標準體系等目標。然而,在地方實踐層面,真正撬動這一萬億級市場的關鍵,并非只是技術與政策,而是人才,尤其是年輕人。
南安的養老產業,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作為制造業強市,南安民營企業早在數年前便敏銳地布局適老市場:九牧推出安度、頤養、樂惠等適老衛浴套系;諾華、老有福等企業涉足成人紙尿褲;隱形盾主攻老年人床上四件套與功能紡織品;喬東、大方、榮仕等企業也圍繞適老改造、健康鞋、功能床墊等不斷開發新品。這一批企業為南安養老用品產業打下基礎,初步形成了從衛浴、家紡到輔具的多元布局。
然而,在這條看似風口的賽道上,年輕人的身影卻十分稀缺。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養老產業對青年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一是行業長期被貼上“低端服務業”的標簽,與“潮流”“技術”相去甚遠;二是薪資與發展空間難與互聯網、金融等行業匹敵;三是分布在鄉鎮的企業在文化、教育、生活配套等方面的吸附力相對有限,難以留住外來年輕人才。
人才短板不僅制約了產品創新,也影響了產業升級。尤其在康復輔具、智能照護、情感陪伴等細分領域,年輕人的參與本應是推動力。“社會觀念對養老服務崗位仍存在偏見,認為護理類職業‘伺候人、低人一等’,使得不少青年即便面臨就業壓力,也不愿選擇相關崗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一線護理員表示,心理壓力大、認同感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業職業化進程。
當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龐大。據測算,到2035年體量可達30萬億元,預計2050年相關就業崗位可達1億個。然而,相關數據表明,我國養老護理員缺口仍高達550萬人。這個差距,歸根結底是青年人才結構與產業需求之間的錯配。
“目前,南安養老用品企業仍以‘單打獨斗’為主,缺乏系統協同與聯合研發平臺,品牌影響力弱、產業鏈條碎片化。在這樣的環境中,即便有青年投身其中,也難以形成長期認同與職業歸屬。”鄭友套表示,去年他提交了《關于把握銀發經濟風口,布局我市日用輕工老年人用品產業鏈發展的建議》,希望推動組建產業專班、完善上下游鏈條,并將老年人用品納入“十五五”發展規劃。
可以看出,要真正激活這一產業,人才是根本。不僅要從產業政策端推動建立“銀發經濟專項人才計劃”,鼓勵高校設立相關專業、加快產教融合、建設適老科技創新平臺;更應從城市治理層面提供青年人才落戶、住房、配套等支持,讓他們“留下來、扎下根”。同時,社會也應推動社會觀念轉變,讓養老服務崗位從“講體面”邁向“求意義”。
銀發經濟,不應只是老年人的市場,更是年輕人施展才華、實現價值的廣闊舞臺。南安在產品端已有一定優勢,下一步更需在人力資源上打通“任督二脈”,為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活水。這不僅是南安的課題,更是眾多中小城市在未來十年必須面對的時代挑戰。
(李楊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爭春時 趕訂單2025-02-13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