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氣化供暖的省會城市,亞洲腹地的“國家園林城市”,“即下即清、雪停路凈”的全國首創清雪模式……自2010年第一屆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烏魯木齊,這顆地處“一帶一路”經濟戰略樞紐的西部明珠正以溫馨和繁華的面孔迎接著八方來客。
經過五年的努力,這座城市變得功能更完善、形象更優美、環境更宜居、且更具有新疆特色,烏魯木齊的城市管理向人們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
棚改,讓城市更宜居
烏魯木齊市在連續五年加快建設高品質宜居、各項功能完善的城區的同時,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豐富管理手段,使這個城市里那些曾經不受關注的角落都悄然發生著變化。
棚戶區改造工程從2010年開始進入加速期,逐步達到全國領先的規模,五年來,全市投資300億元,對234個棚戶區進行改造。一座座功能完善、設施齊全的住宅小區在從前的棚戶區上拔地而起。到今年底,已有50多萬棚戶區居民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之中。 2014年,首府3個公租房小區提供的房源共計1599套。2015年,首府繼續建設公租房9500套,經濟適用房2000套。
“從前想都不敢想能過現在這樣的日子。”今年56歲的克依木•阿布力孜和他一家老小近十口人曾住在一套土坯房中近40年,過著挑水燒炭的日子。黑甲山片區的棚戶區經改造后,2014年初他們一家都搬進了水電設施齊備的樓房。
作為住房保障體系的一部分,逐步把月收入低于1530元的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等群體納入住房保障體系。
環境,讓城市更潔凈
四年來,烏魯木齊爭創國家衛生城市獲得成功,各項指標在全國名列前茅,而創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多項指標也處于領先,在烏魯木齊“創城”的過程中,城市的綜合管理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市委、市政府堅定“大干三五年、實現大變化”的大背景下,我市積極探索城市管理模式,力求在短時間內取得重大突破,努力改變城市面貌,全面提升城市環境品質,由此拉開了烏魯木齊市環境景觀綜合整治工作的序幕。
2010年以來,以城市環境景觀綜合整治工作為契機,烏魯木齊除了改擴建城市主干道外,還在不斷疏通、美化、亮化城市中直接和居民出行、生活密切相關的細節,使烏魯木齊的城市管理發生質變。
2015年1月1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2014年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獲獎名單,烏魯木齊市“煤改氣”工程榜上有名。
對于一座北方城市來說,冬季降雪是對城市管理的嚴峻考驗。2011年以來,烏魯木齊市充分調動2.4萬余名環衛保潔員,同時,市委市政府累計投入10億多元,購置了1000余臺先進的清雪設備,徹底改變了“交通管制,人海戰術”的清雪方式,清雪模式由以往的“降雪就是通知,停雪就是命令”轉變為“即下即清,雪停路凈” ,在全國率先完成了由人工清雪為主向機械化清雪為主的轉變,結束了持續30年的全民義務清雪時代。
2014年,烏魯木齊市投入5億元深化飲用水源地環境綜合治理,飲用水源地環境及湖泊、河流水質進一步改善。
2015年,恰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烏魯木齊市委、市政府以此為契機,完善提升“十大片區、五大區域”環境景觀水平,打造機場高速、阿勒泰路等百條路整治工程,集中治理群眾身邊臟亂差行為,營造大慶環境氛圍,城市市容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邊畫,城市管理水平取得新的提升,形成了一批環境亮點和精品特色景觀。就在2015年,烏市新建完成了100個小游園、小綠地和8處小水面,進一步改善了我市生態環境,提高了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園綠地指標,滿足了全市各族人民休閑、娛樂、健身、交流的需求。一個具有“國際范”的宜居城市正向世界展示起它的風貌。
“數控”讓城市更智慧
整潔、有序、優美——這是如今烏魯木齊城市環境的真實寫照,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烏魯木齊市實施的城市網格化、精細化、人性化管理。
烏魯木齊市在社區推行了“單位化、網格化、社會化、數字化”,堅持用“單位化”管理“社會人”,用“網格化”巡控社會面,用“社會化”服務好各族群眾,用“數字化”監控社情動態。
社區“四化”管理模式得到了中央、自治區領導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疆推廣。
調整管理機制后,烏市在中心城區建立了“大建委”體制,強化了各區(縣)城市建設管理職能,先后向區(縣)下放515 項市級建管權限,初步構建了區(縣)完全型政府,建立起“市級統籌、區縣落實、協調配合、運行高效” 的城市管理新機制。
新機制下的城市管理,更加凸顯科技與智慧。參與城市管理的有關部門可以通過統一的可視化城市綜合運行數據庫,科學、準確、直觀地掌握城市運行情況。
從任意一個井蓋的破損即刻反映到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再到烏魯木齊納入到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烏魯木齊的城市模式已經在發生變化。
智慧城市的時代里,數字圖文體檢診斷查詢、網絡預約掛號、遠程醫療服務等相繼實現,將有效緩解市民看病難、看病繁、看病貴等問題。而建立健全交通誘導、交通信息發布等系統,開放公交車實時位置,推進智能停車場建設,就能為市民提供實時路況誘導信息,智能調節交通資源供給,市民行車難、停車難、等車煩的問題就能得到緩解。建設全市視頻監控網,完善網格管理、應急管理、社區安防等城市管理服務體系,打擊犯罪、治安防控等領域的智能化應用水平將大大提升,為市民打造一座平安城市。而智慧社區建設,更是貼近市民生活,將社區服務資源與手機綜合服務平臺對接,市民足不出戶就能完成預約辦事、繳費、醫療救助、法律咨詢等各項事務。
隨著烏魯木齊的跨越發展,一個與烏魯木齊城市地位相匹配、與經濟實力相一致、與民生需求相適應的城市功能和民生機制正在形成,并惠澤廣大市民。她正以越來越璀璨的身姿,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征程中,邁出更加絢麗的步伐,笑迎八方賓客。(文/張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