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今日上午宣布【神舟十一號發射時間】,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擔任指令長。航天員景海鵬參加過神舟七號、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陳冬是首次參加載人飛行【神舟十一號航天員資料簡介】。
公開資料顯示,“十三五”航天高密度發射,其中,①載人航天工程(30.220, 0.25, 0.83%):2017年將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2018年前后將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②探月工程:2017年“嫦娥五號”飛行器將發射并完成月球采樣返回,2018年將發射“嫦娥四號”飛行器。③火星探測:計劃于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④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預計2018年發射高分七號衛星。⑤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2020年前后完成北斗二號全球組網。
民生證券研報稱,商業航天項目預計投資超千億,航天板塊或迎戰略機遇期。美國、歐洲多家評估機構顯示,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將產生7元至12元的回報。據2016年6月美國航天基金會發布的《航天報告》數據,2015年全球航天經濟總量達到了3353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活動占全球航天經濟的76%,總計2460億美元,商業航天經濟規模較大。9月12日,在第二屆中國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航天科工發布了五大商業航天項目,預計投資超千億元,產出超千億元。受商業航天項目的推動,航天板塊或迎戰略機遇期。看好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帶來的航天板塊投資機會,建議投資者關注如下標的:航天電子(16.400, -0.13, -0.79%)(電子產品用于長征七號運載火箭)、航天動力(26.190, -0.20, -0.76%)(母公司擁有液體火箭發動機流體核心技術)、火炬電子(76.370, -0.78, -1.01%)(特種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溫和超耐磨,適用于航空航天發動機、火箭噴口等).
東興證券(23.060, 0.07, 0.30%)則表示,隨著“天宮二號”成功發射及后續空間站建設,我國航天產業將逐漸由大轉強,國際化經營業績或迎來快速增長;“天宮二號”成功發射也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展順利,“十三五”期間預計仍將保持百億量級高投入;受益于“十三五”載人航天工程持續投入,航天科技(36.050, -0.03, -0.08%)、航天科工、電子科技等軍工集團相關業務仍將保持高速增長,也為其圍繞軍工核心業務開展資本運作奠定基礎。建議關注航天電子、航天電器(25.200, 0.00, 0.00%)、振華科技(19.900, 0.11, 0.56%)等載人航天工程產品供應商及航天工程、中國衛星(32.400, -0.07, -0.22%)、航天動力、航天科技等母公司資本運作預期強烈的“航天系”上市公司。
個股解析>>>
航天電子:軍用無人機產品快速增長,中報業績好于預期
中報業績好于市場預期
公司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2.32億元,同比增長25.1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1億元,同比增長22.85%;基本每股收益為0.097元/股,同比增長22.78%。其中,航天軍用產品實現營業收入19.87億元,同比增長21.71%;民用產品營業收入為2.4億元,同比增長64.46%。
公司上半年業績持續向好,一方面,公司著力抓好重大創新項目實施和“十三五”創新項目立項工作,國家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核高基”、二代二期導航等重大專項項目和有關用戶單位的預研項目進展順利;另一方面,公司無人機及有關軍品收入增長較快,使得公司上半年收入和利潤水平超出市場預期。
有望成為軍工企業整體上市“第一股”
公司作為我國軍工資產證券化和事業制科研院所改制的試點單位,有望成為我國軍工企業中首個實現整體上市的公司。航天九院2015年營業收入為160億元左右,已有110億元左右的收入進入到上市公司;凈利潤為8.4億元左右,已有4.02億元凈利潤進入到上市公司。隨著未來科研院所的改制,這些優質資產進入到上市公司后,將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在本次資產交割完成后,公司2015年的備考營業收入從56.09億元上升到110.65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也從2.39億元上升到4.02億元,有效地增厚了公司的業績。另外,公司作為航天科技集團事業制轉企業制試點單位,以及發改委的混改試點單位,有望最先完成整體上市的目標。這將為我國軍工事業制單位改革提供極強的示范效應,并且航天科技集團為在十三五期間完成45%的資產證券化率目標,不排除將九院之外的資產置入上市公司體內的可能,這也將給公司后續的資產證券化提供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
十三五期間,我國太空發射任務密集,預計發射長征火箭110次,年均達到20次左右,發射密度提高一倍,公司作為我國火箭的配套單位,業績也將隨著火箭的發射而增長;同時,公司軍用無人機和智能制導炸彈兩個系統級產品也將成為公司利潤新的增長點。再加上仍舊在上市公司體外的研究所資產,我們預計到十三五末,公司營業收入有望達到33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近20%;凈利潤將達到16億元。
因此,我們繼續維持對公司的“買入”評級,在不考慮此次資產注入的情況下,預計公司2016-18年將分別實現EPS為:0.32元/股、0.37元/股和0.44元/股;考慮到本次資產注入已經交割完成,預計公司2016-18年備考EPS分別為:0.40元/股、0.55元/股和0.66 元/股(渤海證券)
航天動力:新一代重型火箭研制提上日程
為介紹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的籌備情況,航展執委會于 2016年9月7日10時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黨群工作部部長賈可在會上介紹,對于運載火箭來說,中國航天目前研制的方向,就是長征5號、長征6號、長征7號、長征11號,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型譜。未來中國航天還瞄著更加深空探測,包括火星探測等等任務,還需要更大的火箭。目前中國航天已經在策劃長征8號運載火箭,還正在研究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
分析
重型火箭將開啟航天新篇章: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網站6日發布消息稱,為滿足未來任務需求,中國將研制箭體直徑達10米、起飛品質達3000噸的重型運載火箭,其結構尺寸和起飛品質均將突破現有運載火箭能力水平。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龍樂豪院士表示,重型運載火箭對于提升中國空間活動能力,加快空間應用開發的步伐都有著重要意義。據了解,重型運載火箭是為滿足中國未來載人登月、火星探測等任務需求而即將啟動的航天重大科技工程。目前我國已經在策劃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并正在研究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就在上月,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出現在工信部發布的《高端裝備(9048.28,-45.360,-0.50%)創新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中,這也是長征八號首次在官方文件中亮相。
液體火箭發動機漸成體系:按照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的思路,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新研制了兩型的發動機,一個是液氧煤油發動機,一個是液氫液氧發動機,這兩型發動機是新型無毒無污染的環保型發動機,也是技術非常先進的發動機。在這兩型發動機的基礎上,中國航天策劃和構建了我國未來進入空間的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的型譜,包括大型、中型、小型這樣一個系列。 自去年始,新發動機已經應用到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六號和長征十一號相繼成功首飛,特別是長征六號首次采用液氧煤油發動機將20顆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今年11月將發射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采用我國最新型氫氧發動機YF-77,發動機的性能提升將大幅提高我國火箭的運載能力,讓我國空間站建設成為可能。
“十三五”期間六院增長明確:航天動力控股股東航天六院壟斷了我國火箭用液體發動機生產和制造。今年,我國宇航發射次數將首次突破20次,是“史上最密集發射年”,將直接利好航天六院的效益。而“十三五”期間,我國規劃年均火箭發射量將會突破30次,“十三五”末期將會達到年發射40次。同時,伴隨著重型液體發動機研制的立項,我們認為,航天六院在“十三五”期間的成長性是確定的,市場空間也是明確的。
投資建議
2008年,在先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曾經的六院院長雷凡培的大力推動下,航天科技集團通過整合一院、八院的航天液體動力資產到六院,支持六院這個“航天液體動力國家隊”做大做強。8年之后,產業整合已基本成熟,資本運作成為題中應有之義。我們預計近期有望在航天發動機資產證券化上實現突破,航天動力作為航天發動機資產整合的唯一平臺,空間十分廣闊。 從長遠角度看,航天六院“十三五”目標為年收入340億元,年利潤17億元,資產整合后的市值目標應在500億元以上。我們給予航天動力“買入”評級,未來6個月目標價40元。(國金證券(12.910, -0.02, -0.15%))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來源: 中國證券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