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為啥在六中全會前播反腐大片?
黑白背景下,李春城扭過先前直面鏡頭的腦袋,摘下眼鏡,左手捂住痛哭的雙眼,懺悔道:“走到這一步,我干的這些事情這算什么?”
這是10月17日,中央電視臺播放的中紀委紀錄片《永遠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中的一個鏡頭。
在時長四十多分鐘的片子中,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落馬之后的畫面曝光;白恩培、周本順、李春城三只重量級“大老虎”接受采訪并在鏡頭前懺悔,多起案件的細節首度公開。
近來,各地司法機關集中起訴、審判一批“大老虎”:其中包括白恩培、申維辰、譚力、金道銘。貪腐額均超過2億的白恩培與魏鵬遠(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2 人被判終身監禁。
“這都傳遞出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對《録音筆》(微信號:recorder2016)表示, 10月24日即將召開六中全會,這也是為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紀錄片要批駁反腐“過頭論”、“刮風論”
《録音筆》:中紀委紀錄片《永遠在路上》17號在央視播出,包括白恩培、周本順等高官在鏡頭前懺悔。為什么會在這個時候播出這部紀錄片?
莊德水:《永遠在路上》是10月17號開始播出,根據安排連續播出八天,一直到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這應該是有有意安排的。
《永遠在路上》于10月17日至25日每晚20:00點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當晚21:30及次日13:00在央視新聞頻道重播。專題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劍出鞘》,第五集《把紀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蠅懲貪》,第七集《天網追逃》,第八集《標本兼治》。
這種安排可以說傳遞出了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信號,也意圖在六中全會召開前,在全社會營造其管黨、治黨的濃郁氛圍,在全黨、全社會形成政治共識,為開好六中全會奠定良好的政治環境。這應該是最直接的目的。
另一方面,我覺得這個紀錄片的播放有一種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在十八大以來,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總體成果的一種展示;啟下是指奠定了六中全會以后從嚴治黨的基本基調和思想方向。
第三方面,從播放的內容來看,對全黨和社會來說,也是一個深刻的思想教育過程,有利于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對一些錯誤的思想觀點進行駁斥,例如一些“過頭論”、“刮風論”這類的。整體輿論上也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大老虎”被審判,真正關進了籠子
《録音筆》:除了這部紀錄片,近期還有多位落馬官員的案件進行了宣判。10月9日,白恩培被判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17日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魏鵬遠因受賄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為什么近期會集中對貪官進行宣判?
莊德水:首先從案件偵辦的時間過程來看,這個時間節點也差不多應該進入司法審判階段。
另外一方面,六中全會即將召開,對這些有社會影響力的腐敗貪官進行司法審判,也代表著中央反腐敗、從嚴治黨的政治決心。同時也是通過司法的力量,維護社會公義,給社會公眾一個滿意的答案。
此外,已經臨近年底,也確實應該收官,對這些大老虎進行審判,真正地關到籠子里面。
2人被判終身監禁,給貪官傳遞強烈信號
《録音筆》:上面提到的白恩培和魏鵬遠的判決均為死緩兩年,不得減刑,也就是終身監禁。這種判決對于當下反腐有什么作用?
莊德水:白恩培跟魏鵬遠是刑法修正案(九)以來,前兩位被判終身監禁的貪官。
這個體現了我們現在法治反腐的新趨向:我國目前在司法審判上的趨勢就是慎用死刑,但是對于一些罪大惡極,造成社會嚴重負面影響的貪官,如果又不嚴判的話,又難以服眾,也難以達到我們懲治的目標。
所以現在實行終身監禁,也給貪官傳遞出強烈的反腐敗信號:我們是慎用死刑了,但是還可以用終身監禁的方式來達到懲處腐敗的目標。
來源:《録音筆》(微信號:recorder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