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8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攝制組先后赴22個省(區、市),拍攝40多個典型案例,采訪70余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紀檢干部,采訪蘇榮、周本順、李春城等10余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講述了一些鮮活的監督執紀故事。
這部刷爆網絡的紀錄片,都揭秘了哪些驚人的貪腐細節?
以上率下:身先士卒才能帶好下屬
2012年12月7日,不少深圳市民在路上近距離偶遇習近平總書記的車隊。一位市民在微博里說:“巧遇習總書記車隊,警用摩托有閃燈無警笛,中巴未拉窗簾。看來,不封路也沒什么大不了的!致敬!”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之后的第一次出京調研,前往廣東的第一站,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圳。在深圳調研期間,車隊累計行程150多公里,途經市區多條主干道,沿途不封閉任何道路,車隊與公交、出租車、私家車并行。
從12月7日到11日,整個廣東調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都是輕車簡行,不封路、不清場、不鋪地毯、沒有安排群眾迎送、沒有出現歡迎橫幅、住的都是普通套房、用的都是自助餐,種種細節所倡導的風氣不言自明。可以說,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帶頭執行八項規定的一次生動示范。
正是在這次調研三天前,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會議強調,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
總書記考察貧困村:與百姓一塊兒吃飯
中國共產黨建黨之初就高度重視作風問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簡潔易懂,條條可落實。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團結帶領全體人民不斷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成為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以優良的作風贏得民心密不可分。
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新時期八項規定,一以貫之的,是黨中央對黨的作風重要性的清醒認識。
2012年12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前往河北省阜平縣考察調研。 阜平縣屬于全國連片特困區,習近平來到位于太行山區深處的貧困村駱駝灣村,走進老百姓家里和他們接觸。
在阜平考察期間,習近平住的房間雖然是個套間,但面積也不過就是十六平方米大小,吃得也很簡單。按照規定中央領導在基層調研時要吃自助餐,可是阜平是個貧困縣,根本就沒有自助餐餐具,習近平就告訴當地干部,當地有什么就用什么,圍在一塊兒吃飯就很好。
十八大以來,中央從嚴治黨,出臺八項規定嚴格規范黨員領導干部的行為,讓黨風政風為之一新,但依然有些領導干部信念不敵物欲,置各項規定于不顧,我行我素,在奢靡享樂的路上越走越遠。
谷春立:以工作為由大肆吃喝
谷春立,吉林省原副省長,曾任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委書記、鞍山市委書記等職務。2015年8月,因涉嫌嚴重違紀,中央紀委對其立案審查。經查,谷春立嚴重違反了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嚴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十八大之后仍然不收斂、不收手。
從2015年到谷春立案發這半年的時間內,他多次接受公款宴請,次數就達到了三四十次之多。谷春立并非不知道這樣的吃請應酬違反八項規定精神,但他內心深處,并沒有把這真正當回事兒。
不少領導干部對于吃喝應酬,都是以“為了工作”、“方便交流”為借口,但冠冕堂皇的理由掩飾不了貪圖享樂的實質。有的領導干部帶頭大吃大喝,久而久之甚至變成了一種愛好。
谷春立吃請應酬很多是在一些企業的內部食堂,但吃的可不是食堂的標準,他要去吃飯,企業會精心安排飯菜和酒水,費用也都由企業來買單。谷春立分管的工作要和不少企業打交道,他甚至主動開口問企業有沒有“安全”的地方。
對于谷春立提的要求,一些企業把這當作是和省級領導拉近關系的好機會,而谷春立也時常主動給人這種機會。吃企業的飯,關系越走越近之后,谷春立開始利用職務之便為一些企業辦事并收受財物。
正所謂上行下效,下屬一些干部和他一起出問題,谷春立的不良帶頭作用難辭其咎。而他自己的腐化軌跡也證明了:不注重小問題,最終要出大問題。
經查,谷春立通過主持會議研究、向有關人員打招呼等方式,在企業經營、土地出讓、房屋拆遷等方面為企業謀取利益,收受財物達數千萬元,涉嫌受賄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谷春立說:習近平總書記講,干部和企業家一定要做到“親、清”,既要親近又要非常清白,關系非常清楚。如果不做到“親、清”,那么就是禍兮之所伏,這是我人生最大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