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當前,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繼續抓住中秋、國慶、春節等關鍵節點不放,對節日期間“四風”和腐敗問題的查處力度保持不松懈,通過一個個具體案例警示黨員干部,糾正“四風”沒有休止符,只有進行時。
【解說】中山市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2013年,在他出生的翠亨村一帶,中山市設立了翠亨新區。翠亨新區和與它相鄰的火炬開發區,是中山市近年來發展規劃里的重要區劃,被定位為中山市未來的戰略發展平臺。中山市委常委候奕斌兼任這兩個區的一把手,可以說是被委以重任。然而2015年春節,候奕斌同意組織并帶頭參與由私營企業主承擔費用的開年聚會宴請活動,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同期聲】候奕斌(中山市火炬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翠亨新區黨工委書記)
開年的一些工作,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我們區屬的12家公司進行一個拜年和走訪調研的活動,有個企業多次說想請我們這些班子的領導同志和區屬公司的這些干部吃個便飯, 我也考慮了一下,反正是工作餐也不會花銷很多,就由他去付費,是這樣的考慮。
【解說】這次開年宴請安排在一個位置偏遠的農家飯莊,參加的有翠亨新區和火炬開發區的領導干部,加上12家區屬企業領導班子成員總共150人,飯菜酒水總共花費兩萬六千元。
【同期聲】王明輝(廣東省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工作人員)
企業已經走訪完了,那這個時候又重新把大家召集到一個很偏僻的地方大家在一起吃飯,這個就應該說不是工作餐的這種范疇了,這是一次以工作聯誼為名違規聚餐的一個違規問題,而且是接受私營企業主承擔費用的,這也是變相接受企業宴請的一種行為,因為作為這個企業家,是你管轄范圍的企業,那他來跟你買單,那可能以后會涉及到影響公正地執行公務。
【解說】發現問題就立即提醒,觸犯紀律就及時處分,這對黨員干部來說,其實才是真正的關心和愛護。
【同期聲】候奕斌(中山市火炬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翠亨新區黨工委書記)
我真的認識不深,所以也是犯了錯誤,那么也是自己的人生發展也是受到了一個挫折,我覺得還是好的。今后就是對中央規定和精神,真的要學得深入一點,更好地開展工作。
【解說】解決“四風”這樣的痼疾,還必須不斷想出新的招數,不斷釋放強烈信號,推動糾正“四風”向縱深發展。中央紀委明確要求,對被立案審查的黨員領導干部,其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絕不放過,必須一一核查清楚,以此告誡黨員干部,落實八項規定精神是嚴肅的政治紀律,觸犯了就要受到嚴肅查處。
【同期聲】楊衛澤(南京市委原書記)
原來私人企業主請我吃飯,我認為大家都很熟悉了吃就吃吧,好像覺得不是什么大事,這實際上就是思想上的放松,到最后放縱,最后害了自己。
【解說】楊衛澤,江蘇省委原常委、南京市委原書記。他36歲就成為了江蘇省最年輕的廳級干部,44歲成為全國最年輕的省委黨委常委,歷任蘇州市委副書記、無錫市委書記等重要領導職務。
【解說】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這座城市里上演過無數興亡成敗的教訓,存留有許多歷史的遺跡。身處這樣一座歷史氛圍厚重的城市,本應更加警醒怵惕,然而楊衛澤卻沒能做到這一點。2015年1月,他因嚴重違紀涉嫌違法接受組織調查。調查組發現,除了其他嚴重違紀問題,十八大之后在中央三令五申強調八項規定精神情況下,楊衛澤仍然經常出入豪華場所接受宴請。
【同期聲】楊衛澤(南京市委原書記)
也應該說一開始對這種豪華的東西,我們也是很反感的,自己也不喜歡吃魚翅、鮑魚,包括酒我也是不喜歡的,過年我在家一滴酒都不喝,后來就變成了一種習慣了,甚至我請人的時候我不喝酒好像我不熱情,然后他請我吃的時候,我不喝酒好像不夠意思。然后最后就變成自己好喝酒了,就喜歡吃茅臺,就喜歡吃年份茅臺。
【解說】楊衛澤從接受企業老板安排的飯局,到與幾個老板關系密切之后開始收受小禮物,再到逢年過節收受紅包,再演變成大筆金額的權錢交易,最終因此涉嫌犯罪。這是不少落馬官員共同的墮落軌跡。
【同期聲】楊衛澤(南京市委原書記)
一開始的想法就是不能沾,到后面就好像小的東西收下以后,等于大家之間也建立個關系,人與人之間這關系,無論干部還是和企業之間的一個關系,不要把人家拒之于門外,到最后就成了不收白不收的狀況,所以最后變成了不可收拾。
【解說】在總結過去三年多作風建設好的經驗的基礎上,執紀監督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堅持的同時,不斷走向深化。針對當前出現的規避組織監督、享樂奢靡轉入地下等新情況,各級紀委對巡視、執紀審查中發現的“四風”問題線索,尤其是組織和參加大吃大喝的,一律查清約談,參加者本人要在組織生活會上講一講,紅紅臉、出出汗,嚴重的堅決處理。加大問責力度,發生問題既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也追究相關領導的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
【解說】執紀越來越嚴,也體現在通報曝光上。打開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監督曝光欄目分外醒目,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包括中央國家機關部委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處理的情況,都一目了然。這種典型通報是2013年3月19日第一次出現在網站上的,但最初兩次并沒有通報違紀者實名。到2013年12月17日,中央紀委在通報黑龍江省副省級干部付曉光因私公款消費等10起典型問題時,第一次采用了點名道姓公開曝光的形式,付曉光成為了第一個被點名的省部級干部。之后,點名道姓通報曝光越來越頻繁,級別也越來越高。中央紀委明確提出,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受到紀律處分人員,原則上都要通報曝光。
【同期聲】黃葦町(《求是》雜志研究員)
其實很多人來說,他最怕的是被曝光,因為我們的很多干部特別黨員領導干部還是很要面子的,你被點名道姓的公開曝光了,有人感覺是自己臉皮被當眾扒下來了,會感到無地自容。通過這種曝光的形式,一個方面是深刻地教育本人,更多的是深刻地教育周邊的更多的群眾和更多的干部,教育更多的黨員干部,使他們能夠通過這個來引以為戒。
【解說】據統計,2016年1月至8月,中央紀委先后14次對966起典型問題進行通報曝光,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對7303批、19302起問題進行通報曝光。
【解說】深化作風建設,離不開群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持。2013年9月,中央紀委開通“‘四風’問題”網絡舉報平臺;2014年4月8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開通“糾正‘四風’監督舉報直通車”,2015年6月18日網站客戶端開通“反‘四風’一鍵通”舉報窗口,2016年1月1日網站微信公眾號開通“反‘四風’一鍵通”舉報窗口。一個個窗口的開通,反映的是發動群眾參與監督的決心。各地紀檢監察機關也在不斷創新辦法,加大群眾監督的力度。
【同期聲】王雁飛(四川省紀委書記)
在四川可能是一個比較大的特點就是開門搞作風建設,發動群眾監督,開展輿論監督,把“四風”置于群眾的有效監督之下,我們在全國首先開展的是叫““四風”問題隨手拍”,省級的各大媒體都搞了監督專欄,監督作用非常好。
【解說】三年多來,落實八項規定精神配套制度建設在不斷進行。制定這些制度的意義,就在于必須嚴格遵守,嚴格執行,最終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讓黨的好傳統好作風,在每個黨員干部的內心落地生根。
【同期聲】宋大軍(中央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
制度是固化工作成果它的很重要措施,也是最后必然的結果。你要能常態的話必須堅持,但是你要長效的話必須健全完善制度。當然制度建起來以后靠執行。多管齊下來推動八項規定真正地落地生根,形成制度化,形成新常態。
【解說】堅持深化、咬住不放。一組數據清晰表明了黨中央堅決糾正“四風”的決心和恒心。2016年1至8月,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5105起,同比增長25.4%;處理黨員干部35733人,給予處分26609人,處分比例達到74.5%,比去年同期高出11.5個百分點,證明執紀越往后越嚴絕非一句空話。
【解說】作風,似乎看不見摸不著,卻又滲透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每個人的工作生活都有密切關聯。八項規定既不是最高標準,也不是最終目的,而是改進作風的第一步。一個社會風氣的建設,價值觀的培育,并非一日之功,只有一步接一步堅持前行才能達成。重塑廉潔的黨風政風,干凈的社會風氣,最終受益的,是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