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10月25日消息,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今天播出第八集《標本兼治》。(10月27日澎湃新聞網)
近年來,隨著我國反腐力度的不斷深入,反腐重點已經由黨政機關向大型央企延伸。在中央巡視組的強力巡視下,先后石油系統、電力系統、中移動系統、民航業系統、建筑業系統等諸多大型國有企業先后深陷腐敗泥潭。而這些國企腐敗窩案大都與掌握行業大權的官員有關,以他們為中心形成了系統性的腐敗,這樣的腐敗網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平穩,關乎著國家發展的戰略意義,絕不能小覷。
在央視播出的《永遠在路上》第八集《標本兼治》的案例,就明確表現出了能源腐敗問題的嚴重性。不可否認的是,為了國家戰略考量,能源產業都掌握在大型央企的手中,而不管主管部門領導也好,央企的領導也罷都在盯著能源壟斷的巨大利潤,于是慢慢就形成了關系復雜的腐敗網,正是這些失控的權力孽生了驚人的腐敗能量。
在警示片中,講述了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原董事長鄧崎琳、國務院國資委原主任蔣潔敏,此三人可謂極具代表性。劉鐵男掌握著審批立項大權,可謂掌握著央企的命脈,而鄧崎琳則代表著如今央企一把手的貪婪和腐朽,蔣潔敏則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曾經的一把手,雖然被調出但仍然掌控著石油系統腐敗網,在他被查后牽出了多名中石油高管??梢哉f,這三種人各自代表著一個群體,形成了腐敗的“鐵三角”。
讓人欣慰的是在這一輪的反腐行動中,中央嚴查能源系統腐敗窩案,可謂成績顯著,但同時也暴露出了諸多問題,如官員與央企高管勾肩搭背的問題,能源項目審批環節中權力尋租、灰色利益鏈等深層問題。權力在手,再克制的人也容易沖動,各種腐敗自然也會如影隨形。能源反腐要取得長遠的成效,歸根結底還是要“將權力關進籠子”,用制度化監督實現權力制衡。
因此,要杜絕國企里的腐敗“潛規則”,就需要大力推進國企改革,把官員與高管不該支配的資源回歸社會、回歸公眾、回歸市場。當然,這就要求必須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與魄力,加大抓改革的決心,把制度落實到位,對腐敗采取零容忍的鐵腕政策。(作者: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