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記者在北京軍區善后辦采訪,聽到不少人談起今年專業技術等級調整中的兩則故事。
某部一名博士技術干部,曾多次獲得科技進步獎,專業技術在相關領域享有較高知名度,工作也勤勤懇懇,成績突出,因為多占住房、未及時騰退,這次晉升技術等級未獲通過,這讓他一時有些失落,感覺自己為單位做了不少貢獻,而善后辦黨委一點情面也不講。
無獨有偶。某醫院一位科室主任,技術精湛,為醫院贏得良好口碑和效益。然而他沒想到,因為之前與地方合作時經費管理不善,自己晉升技術等級的意見被善后辦紀委“卡住”。對此,這名主任有些“委屈”:違規使用經費的主要是合作方,自己已經深刻反省、徹底整改,黨委就不能通融通融?
功過不能相抵,紀律面前沒有“特殊人”,嚴字面前沒有“議價權”。該善后辦紀委副書記、政工組副組長徐青云告訴記者,他們在處理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干部晉升等敏感事務中,將審查關口前移,嚴字當頭、一嚴到底,及時向違紀違規的問題干部“亮紅燈”。今年以來,5名擬調整干部被查出有違紀違規行為,善后辦黨委當即作出暫緩或不宜提升意見。
“嚴”字到底有多嚴?隨著采訪深入,記者對此有了更深體會。某醫院一名主官是幾年前臨危受命,從作戰部隊選調過來的。他也不負眾望,帶領醫院從低谷走上正軌,取得不少成績。今年上半年,因為單位公務接待違規,這名主官被點名在善后辦視頻會議上作檢討,隨后又因自身要求不嚴,被善后辦黨委果斷調離主官崗位。善后辦紀委人員還告訴記者,某干休所一樁工程建設出現違規問題,負有領導責任的一名主官按規定被免職。
嚴規鐵紀,純正黨內風氣。該善后辦針對重要敏感崗位,聚焦干部配備、轉業調整、考學提干等敏感事務,先后對1個連續發生問題的單位、10多所醫院等進行集中整頓整訓,并為所屬官兵和保障對象發放電話監督卡,對群眾舉報的違規違紀問題快查快辦嚴處,以嚴苛標準釋放出嚴格執紀的強烈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