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請問劉主任,我們在采訪當中會發現這樣的情況,不少地方把扶貧基金投資給企業,企業再分紅給具體的貧困群眾,貧困群眾似乎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參與感,這種現象在全國是不是普遍?未來如何提高這些群眾的參與度,真正讓他們有致富的技能?此外,我們感受到物質扶貧似乎已經很多了,那么精神扶貧應該如何推進?謝謝。
劉永富:
發展產業脫貧仍然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主攻方向,最終還是要靠發展產業來脫貧。易地扶貧搬遷,光搬走還不行,得發展產業才能增收,即使是出去打工如果沒有產業你上哪里打工?所以必須要靠發展產業來脫貧。
企業是市場的主體,它對市場風險的應對做得比較好,比較有經驗。所以還是要在發展產業當中發揮企業的帶動作用,貧困戶的知識技能很難辦起企業,得跟著企業走。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履行社會責任,幫助窮人。貧困人口是脫貧的主體,企業就是發展產業的主體。所以我們的扶貧工作確實政府要引導,但是仍然要市場來運作,窮人要參與、企業要帶動,要形成這么一個好的機制。
但是,各地在探索過程中,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得可能會差一些,就出現了你說的這些問題,就是把它搞簡單了,簡單粗暴操作,把錢給你,你就給窮人發錢,我們不主張這個,這個要逐步糾正。企業可以按照國家扶貧的政策享受一些信貸等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它必須把貧困人口帶動起來,要讓貧困人口在他的企業里通過自己的勞動能夠脫貧致富,這是我們要的一個機制。謝謝。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記者: 感謝您剛才對我們內蒙古產業扶貧的肯定。我的問題是,國家對于包括像內蒙古在內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扶貧工作是一個什么樣的安排?下一步在資金政策方面會不會有所側重呢?謝謝。
劉永富:
國家在制定和執行扶貧的政策過程中,對于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疆地區都有特殊支持政策,內蒙古也不例外。比如說,專項扶貧資金外,轉移支付都有特殊的計算因素。再比如說,修路的補助,有的地方可能一公里補助50萬,在這些特別困難的地方可能就是80萬。我們今后還會繼續堅持這種做法,對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革命老區和連片特困地區支持的力度只會加大,不會減少。謝謝。
中國婦女報記者: 劉主任您好,扶貧工作對貧困地區貧困女性和她們的家庭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據我所知,在這方面,我們的扶貧也有不少典型的經驗也得到推廣。請問劉主任在今年的扶貧工作中會繼續在哪些方面著力?特別是對貧困地區,比如說是不是會有一些精神文化扶貧,或者特色扶貧,因為貧困落后地區有一些女性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健康狀況可能相對要弱一些,改變一個母親就會改變一個家庭,甚至會改變她兒女的命運,所以這方面會有哪些舉措?謝謝。
劉永富:
我們有兩句大家都熟悉的話,婦女能頂半邊天,巾幗不讓須眉。明天是3月8號,向婦女同志們致敬,問3.8婦女節好。
現在貧困地區的婦女壓力很大,很多男性出去打工了,她們要留下,她們是脫貧攻堅的主力軍。我們非常尊重她們,也要保護她們的積極性,也要幫助解決她們的難處。男同志走了以后,她要在家種地,要照顧老人小孩,子女的教育,應該說任務非常的重。我們在這方面和全國婦聯開展一些活動,今年我們還要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像我們扶貧資金搞的支持婦女小額擔保貸款,扶貧小額信貸要更多的向婦女傾斜。我們發揮婦女的積極作用,搞手工的編織,在貧困的地區搞扶貧車間,讓婦女同志在家門口就業,獲得收入等等。
總之,我們還是要鼓勵貧困地區婦女在脫貧攻堅中發揮她們的作用。謝謝大家。
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 您剛才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提到一個詞叫“代際傳遞”,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最有力的辦法就是教育,扶貧辦與教育部門有什么聯動的扶貧措施?謝謝。
劉永富:
教育扶貧不僅是有措施,而且是脫貧的標準,義務教育沒保障,就不能脫貧。教育致貧返貧,是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和教育部門對貧困地區的大學招生每年都有一些專門的名額,而且每年增加。對貧困地區上高中、上中職,在國家普惠政策的基礎上,我們扶貧資金每年再給3000塊錢的生活費。我們還有一些職業教育培訓方面的合作,職業教育千校扶貧行動,不光是教育部,和人社部也有合作,也在全國技校里開展了一個技工培訓的合作。總體上來說,如果一個窮人家的孩子,能完成義務教育,特別是上了大學,或者是受了職業教育,他學到一些知識和文化,知事明理,長本事,能力強一些,就會實現脫貧,就會終止這個代際轉移。謝謝大家。
農民日報記者: 在過去的幾年扶貧工作中,向農村派駐了很多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這些下派的干部為貧困地區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也有一些有“水土不服”的情況。請問,我們下一步的扶貧工作中有哪些措施?如何讓這些駐村干部能夠更好地和扶貧工作相結合,激發出農村的內生動力?謝謝主任。
劉永富:
向貧困村派駐村工作隊是脫貧攻堅的一項重大措施,是黨中央決定的。就像我們派過土改工作隊。這一次向所有的貧困村派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就是因為貧困村缺乏人才、缺乏資金、缺乏干事的人,所以把這個駐村工作隊派下去,幫助他們脫貧,在脫貧的過程中,把當地的村兩委帶頭人再培訓出來,若干年以后,我們完成了脫貧攻堅戰,駐村工作隊撤走,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隊,培養當地的人才,包括貧困村人才回流,是這樣總體的安排和設想。
這些駐村工作隊員都是響應中央的號召、黨的號召、政府的號召,申請到村里去幫忙,他們都是滿腔熱情,在單位絕大多數的同志都是表現優秀的好同志。但是,這個事情不是因為你主觀愿望想干好就能干好的,既有自身的條件,又有外界的條件。所以去了以后,多數很好的發揮了作用,有的還得到了提拔重用,有的甚至留下來,有的離開的時候老百姓不讓走,戀戀不舍,最后又留下來了,有的一干就是三、五年。確實有一部分去了以后主觀的想法和客觀的實際有差距,有一些城市的孩子沒到農村去干過,即使是農村的孩子,現在讀書、考大學,有一些農活也不會干了。所以,老百姓有一個認可的過程,他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至于你說的有個別人有一些不良行為,那是少數,不代表主體。對好的提拔,對不太適應的我們把他換回來,有的省去年一年換了1000多人,對個別影響駐村工作隊形象的也給予了處理處分。所以,一個老鼠壞一鍋湯也是有的,但這項工作的主流趨勢是好的。謝謝。
王冬梅:
今天時間關系,基本的問題就到這兒結束。劉主任還要跟大家說幾句。
劉永富:
非常感謝大家出席今天的記者會,提了很多很好的問題,我雖然都回答了,但是有的可能沒有回答全。同時有一些問題也有利于我們工作的改進,是很好的幫助,很好的提示。
所以,現在我要跟大家說幾句什么話。脫貧攻堅戰僅僅打了一年,我剛才已經說了這個意思,開局是良好的,困難和問題還是不少的,希望全社會繼續的關注。同時我們要正確的對待成績和問題,不能因為成績來回避問題、掩蓋問題,也不能因為有些地方發生了一些問題來否定成績。我們還是要看到主流,我們大家都要堅定這個信心,都要同心協力,呼吁全社會的所有成員都要參與到脫貧攻堅戰來,要出力、要做貢獻、要幫窮人一把。我說脫貧攻堅幫助別人、提升自己、引領風尚就是這個意思。
再一次感謝大家,請大家繼續關心、支持、理解脫貧攻堅工作。同時堅定我們的信心,我們一起努力,擼起袖子一起干,脫貧攻堅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謝謝大家!
王冬梅:
謝謝劉主任,也謝謝各位記者,今天的記者會到此結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