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0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李佳 丁飛 劉宇華 郭翔宇)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大家以為全國兩會上備受矚目的只有代表委員?其實還有閃瞎眼的高科技的采訪“神器”,去年的VR眼鏡、全景相機。今年神器再次升級,已經出現了人工智能的代表——智能新聞機器人。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采訪神器出現,成為了科技界的一支風向標,相關設備在全國兩會亮相后,總是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掀起一波使用熱潮。此前的VR、AR設備隨著直播行業的興起而大熱,那么,人工智能的產業風口是否再次出現?
2017年3月9日,北京首都大飯店,廣東團代表駐地。
因為一直跑科技口,全國兩會上的高科技自然不會放過——手機安裝的外置鏡頭?那太簡單了;360度全景VR直播安全帽?那是前兩年流行的;這些由人來操作的“設備”說來說去只能是為兩會錦上添花,要想把政府的意見,把代表、委員的聲音傳遞給百姓,那還得靠記者和編輯本人,但是,前兩天,有人說,這些工作已經有人做了。
眼前的“讀特”就是讓記者們有下崗危險的新聞智能機器人。它有著紅色的腿、白色的身子,不足20厘米高,肚皮上有一個長方形的顯示屏,兩只眼睛滴溜溜不停地轉。它是《深圳特區報》專門定制的一款交互智能機器人,可以對代表、委員進行簡單采訪,還可以提供智能人臉識別,播報天氣等,同時具有激光導航、紅外感應、人機互動、自主避障的功能。
《深圳特區報》相關負責人介紹,讀特機器人首次在全國兩會的新聞報道中亮相,希望通過智能新聞機器人的加入,豐富兩會新聞的報道方式和手段。正在記者為“讀特”的本事而暗暗驚嘆時,兩會多個發布會現場,光明網帶來的采訪神器“鋼鐵俠”再次吸引了記者。
光明網負責人表示,多信道直播云臺,拍攝的模式我們有直播、錄播還有VR直播。
原來,這個“鋼鐵俠”還有個專業學名叫“多信道直播云臺”,能夠集新聞信息采集、發布于一體,現場只需一名記者就可以實現視頻、全景、VR等內容的同步直播與錄制。別看這套設備長得“三頭六臂”,就像一棵開花的機器樹,其實它只是將常見的攝錄設備融合在一起,比如全景相機、手機、iPad、GoPro相機組成的高清全景攝像系統以及穩定器等設備。
湖北廣電融媒體中心記者田園今年也用了這樣的多信道云臺,他說:“以前1名記者只能操作一臺機器,出一個鏡。現在有6路信號,通過4G網絡,實時傳輸到后臺,到6個網絡平臺,同步進行直播。速度快,每個地方很精準。我隨時就把6路信號根據后方的要求隨時調整好。在采訪資源有限的情況下,1個記者可以當6個記者用,這個在以前我們是沒想過的。”
這幾年跑兩會,記者發現,對各大新聞媒體來說,全國“兩會”也是一年一度的“大比拼”機會,除了拼新聞速度、報道角度外,各家媒體紛紛使出渾身解數,這才有了五花八門的“兩會神器”的亮相。其中,像“讀特”這樣的小家伙無疑是最受關注的,因為它“有思想”、“會交流”,它是人工智能的最新應用。據了解,今年《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多家媒體都派出了智能新聞機器人參與全國兩會報道。
回頭看看,近年來的全國兩會采訪神器已經成為科技界的一支風向標,相關設備在兩會亮相后均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掀起一波又一波使用熱潮。此前的VR、AR設備已經隨著直播行業的興起而大熱。而科大訊飛的“會議助理”,也就是可以一邊說話一邊出文字的翻譯神器也在迅速走紅。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李彥宏分析,最近一段時間,關鍵技術的突飛猛進,讓誕生半個多世紀以來的人工智能,終于走到了從科技研發到行業應用的臨界點。不夸張地說,下一個爆發的很有可能就是智能機器人,未來2—3年內,人工智能就可能應用到各個領域。“互聯網這些年的發展,尤其像BAT這些大型的互聯網公司每天都有非常多的數據,用這些數據,用好的算法,用強大的計算能力,就能夠獲得跟過去非常不一樣的結果。人工智能時代可能真的要到來了。”
就像我們熟悉的蘋果手機系統小機器人Siri,它似乎是一個生活在虛擬世界中的全新生命,它的進步速度遠超過普通人的想象。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看來,時下,誰先擁有了最核心的技術、誰的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得更好,誰就擁有了占領未來整個產業鏈發展的先機。
劉慶峰表示,全球范圍內來說,未來最具戰略性和全面影響力的產業方向。以我們的判斷,今天人工智能的技術水平已經可以學習頂尖專家的知識,達到一流專家水平,從而在每個行業超過90%的普通專業人士,它會對全社會帶來的挑戰,帶來產業發展的機遇和全新拓展的空間是前所未有的。”
人工智能的魔力正在席卷我們的生活,人工智能的風口已經打開,且聽風吟!今天,我們繼續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