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12日15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教育改革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3月1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教育改革發展”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曲衛國: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本場記者會的主題是“教育改革發展”。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先生,圍繞這一主題回答大家的提問。首先,有請陳寶生部長。
陳寶生:
大家下午好。今天是周末,看到這么多記者朋友來參加教育專題的記者會,很受感動,非常感謝。這是我到教育部工作后第一次參加記者會,因此我把今天的記者會看做是一場考試。各位就是出題的老師,也是閱卷的老師、監考的老師,我就是答卷的學生。希望今天的這場考試是一場素質教育的考試,不是應試教育的考試。
下面我愿意回答各位朋友提出的問題。謝謝。
新華社記者:
剛才陳部長提到考試和教師的問題,我想替鄉村教師問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城鄉的二元分割導致鄉村教師的隊伍難招難留。此前,出臺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請問陳部長,這個政策實施的效果怎么樣?下一步,我們還會出臺哪些舉措,來解決這些鄉村教師們的后顧之憂?謝謝。
陳寶生:
謝謝你提了一個很好的問題,為我們鄉村教師代言。
我們國家現在有300萬鄉村教師,他們是我國基礎教育的脊梁,尤其是我們農村孩子成長的園丁。2015年出臺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這個《計劃》在我們共和國的歷史上是第一個關于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計劃,意味著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這個《計劃》實施以來,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由于歷史、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原因,我們鄉村教師短缺,這個問題非常嚴重,集中表現就是三件事,教育部在圍繞這三個問題出臺政策和措施,加強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
一是要“下得去”。鄉村教師短缺突出表現是“下不去”?!队媱潯奉C布以后,深入實施“特崗計劃”,這是專門針對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在全國范圍內招收畢業生到鄉村去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鄉村教師短缺的問題。連片特困貧困地區和265個連片特困貧困地區之外的省貧縣都納入了這個范圍。
二是“留得住”。下去了留不住,干一段時間就走了,“特崗計劃”也有這個問題。解決留不住這個問題,主要有三招。第一招中央財政投入了52.53億元資金,有8.1萬學校的近130萬鄉村教師受益。主要是提高補助,讓他們在鄉村從事教育勞動得到相應的補償,大體上人均是300元左右。一些省財政拿出資金投入,標準比較高,最高的在1500元。這是解決經濟范圍的。第二招是在全國建了有40萬套周轉房,為這些鄉村教師、特崗教師建的周轉房,讓他們住在條件比較好的地方,能夠安心的在那里工作。第三招是提高他們的榮譽。我們向106萬30年以上在鄉村從教的老師頒發了榮譽證書,這在共和國歷史上是第一次。這么大規模地頒發榮譽證,就是想通過這樣的精神獎勵,營造教師在鄉村從教的濃厚氛圍,讓他們有職業的榮譽感。這叫做解決“留不住”的問題。
三是“教得好”。就是解決“教不好”的問題,這主要是質量問題。我們采取一些措施鼓勵水平比較高的校長教師向鄉村流動,這有經濟措施也有保障條件的措施,鼓勵他們流動。還有一個措施是培訓,培訓的關鍵是學校得有一個好校長,我們這兩年380萬人次培訓校長,不斷地給他們培訓,讓他們提高管理和教學的水平。有一個好的校長帶著一幫老師,這個鄉村的教學水平會逐步的提高。
下一步,我們要繼續貫徹落實好鄉村教師計劃,同時還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盡可能向村小和教學點傾斜,還有解決鄉村教師和城市教師編制問題,城鄉統一編制標準。另外是下功夫解決好“長不高”的問題。所謂“長不高”的問題,就是要從制度上解決他們評職稱這樣一些職業發展問題。做好制度安排,經過一段時間,我們鄉村教師短缺問題就會得到較大的緩解。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
我們知道,一直以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短板在于缺乏針對性和親和力,難以滿足學生的成長和社會的期待。所以,請問陳部長,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之后,教育部下一步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工作重點將是什么?謝謝。
陳寶生:
去年12月7日,黨中央在北京召開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了重要講話。為什么會開這樣一個高規格的會議?正如您剛才講的,我們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正處在一個轉折階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親和力不夠、針對性不強。
我們面臨的任務就是怎樣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能夠為高校大學生的成長助力,為他們加油,為他們美容。我們到高校去調研,思想政治理論課抬頭率不高,人到了心沒有到,什么原因呢?內容不適應他們的需要。主要可能是“配方”比較陳舊,“工藝”比較粗糙,“包裝”不那么時尚。所以親和力就差了,抬頭率就低了。
所以怎樣改進和加強是這次會議關心的重點問題,也是我們高校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怎么解決呢?第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要引導我們的大學生學習我們黨的基本理論。要把這種學習注入實踐的活力,充分運用實踐中群眾的豐富創造。要和實踐結合起來,讓他們感受到這個理論是來自于實踐,是能夠指導當代中國的實踐。理論和實踐結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筑起一個“同心圓”。
第二,育德和育心相結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對我們學生加強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讓他們能夠在學校健康成長,同時引導我們的大學生學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幫助他們健康成長,修身養性。要把育德和育心結合起來,讓他們成長為健康的人,全面發展的人。也就是說,通過思想政治工作,通過這樣一種教育,讓我們的大學生修筑起一座沉重墻,將來走向社會能夠承重,能夠經得起各種考驗。
第三,課內和課外相結合。課堂內一定要改革思政課的內容、授課方式。內容沒有針對性,授課方式不適應,學生就不愛聽。簡單舉個例子,像我們這一代人,當過農民,當過知識青年,當過工人,經歷了那么多的風風雨雨。我們上大學講思政課,一開始講生產力、生產關系,我們能理解,現在的學生高中畢業進了大學,校門對著校門,一開始就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他會很茫然,他理解不了。所以課堂內要改革,我們今年要打一場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的攻堅戰。課堂外,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我們的大學生浸泡的文化中成長。文化這個東西要浸泡進去,這樣才能得到滋潤。我想,這樣就能夠給他們建立起思想交流的立交橋,思政課肯定能夠得到改善?,F在已經出現了這樣好的勢頭。
第四,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線上就是運用好信息化手段,運用好網絡陣地,給他們輸送正確的營養、健康的營養。線下就是要通過各種制度安排和健康的活動載體,讓他們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創造性,健康成長。謝謝。
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記者:
3月8號,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提到涼山州懸崖村,讓人感到特別揪心。同時,強調做好扶貧工作要精準發力,扶貧先扶智。請問陳部長,下一步我們在教育扶貧工作上將如何精準發力?謝謝您。
陳寶生:
總書記對四川涼山懸崖村的關心,充分體現了他對人民深厚的情懷。教育部專門派出調研組,赴這個地方進行深入調研。
懸崖村這個地方的貧困孩子為了求學,爬上爬下,每天在危險中行進,我們感到非常羞愧,我們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從另一方面說明,打勝脫貧攻堅戰對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脫貧攻堅戰是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最關鍵的一招。從目標上講,叫“兩不愁、三保障”,就是吃不愁、穿不愁,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這就是五個字“吃穿教醫住”,五個字,“教”在中間,它具有基礎性、先導性、根本性的作用。所以,我們在這方面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做了幾件事:
第一,制定一個規劃。由教育部牽頭,國務院六個部委聯合頒發了《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圍繞“吃穿教醫住”這五個方面,定了這樣一個規劃。
第二,我們著力實施“兩個轉變”。一是從單純扶貧轉向綜合扶智。過去我們也扶貧,就是解決扶貧問題,送點錢、搞一個項目?,F在重點扶智。扶貧先扶智,通過發展教育,割斷貧困代際傳遞。另外一個轉變,就是由大水漫灌改為精準滴灌。過去水龍頭一開漫灌過去了,現在要精準滴灌,實現這兩個轉變。
我們重點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解決輟學、失學的問題,我們叫“控輟保學”。我們已經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2016年,全國有一億四千多萬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義務教育鞏固率是93.4%,一些孩子還沒有完整接受完義務教育。所以輟學、失學這個問題要解決。二是解決“讀書無用”論。讀書無用的觀念在貧困地區的影響比較大。家長認為,孩子認識幾個字就行了,早點干農活,出去打工。三是解決貧困農民和普通農民在教育上差距拉大的趨勢,要遏制這個趨勢,解決這個問題。這三個問題是總書記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們現在農村貧困地區教育面臨的三個突出問題。第一個問題實際上是一個規模問題,是一個義務教育入學的問題,數量的問題。第二個讀書無用是質量問題,提高它的質量。第三個問題是公平的問題,解決這三大問題。這是我們就問題來說。
就措施來說,首先是錢的問題。多搞一些錢,要加大投入力度,從基礎建設到學生資助向貧困地區、貧困家庭傾斜。二是把數搞準一些。貧困地區各個學段,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各有多少人口,它的需求是不一樣的,要進行分類幫扶,精準扶貧。三是把事搞實一些。比如說經過三五年努力,讓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在貧困地區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實現全覆蓋,做到這一點是了不起的事情。還有各個學段,從小學開始到大學,從入學到畢業,實現全程資助。把這些做到,應當說就會有很大的改善。再比如繼續實施中西部地區招生協助計劃。2016年,安排協作計劃20多萬人。如果一所高校每年招2000個左右的大學新生,按照這個數據來看,相當于在西部建了100所大學。我們要繼續實施在農村貧困地區重點大學招生專項計劃,提高這個比例。這是促進公平的重大舉措,也是把事做實一些。最后一點是把人搞強一些。所謂把人搞強一些,就是專門干脫貧攻堅戰的人強一些。這有兩項措施,一是教育系統參與脫貧攻堅戰的人要抽精兵強將,到一線去打仗。二是積極爭取財政支持,組織我們高校教育單位對口幫扶,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脫貧,運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脫貧效果。這四件事,我相信這樣搞下來,《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一定能夠實現。謝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