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理證明工作再進一步。在去年市區兩級政府部門取消129項要求基層開具證明的基礎上,今年市區兩級黨政群機關和事業單位的證明和蓋章環節都要清理。
清理證明范圍將擴大
北京市政府審改辦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困擾企業群眾“辦證多、辦事難”問題,去年北京市取消了129項各類證明,得到了各界廣泛認可,但證明并非街道、居委會的“特產”,部分不合法、不合理的證明依然存在,甚至還有黨政機關部門之間、事業單位之間相互要證明,讓企業和群眾辦事來回跑,嚴重影響了政府形象。
近日,審改辦開啟了更加全面的清理工作。市政府審改辦要求各相關單位,進一步清理市級黨政群機關、市屬事業單位在辦理涉及企業群眾辦事創業事項時,要求其他機構開具的各類證明和蓋章環節。
審改辦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次證明清理工作更“全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從開證明的單位看,去年清理的是基層開的證明,今年基層以外所有單位開的證明都要清理;從要求證明的單位看,去年清理的是市區兩級政府部門要求開的證明,今年市區兩級黨政群機關、事業單位要求各類機構開的證明都需要清理。
據介紹,市直事業單位包括社會福利促進會、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等,各部門管理的事比較多,由各部門自行清理。群團組織則包括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殘聯、紅十字會等。
五種證明將全部叫停
哪些證明需要清理?
“涉及五種情況的證明,將全部叫停。”該負責人說,凡是沒有法律法規設定依據的,可以通過部門內部調查或信息共享方式辦理的,能夠通過申請人提供有效證件、憑證辦理的,能通過申請人采取書面承諾、簽字聲明或提交相關協議辦理的,開具部門無權查證、無法開具的,原則上一律取消。
“對那些因部門內部或部門間信息不共享而存在的證明,希望各部門加大協調力度,從簡單的一紙證明變為‘信息跑路’或是‘部門協同辦’”。該負責人表示,即日起,各部門、各單位要全面梳理,看是否有要求其他部門或機構開具的涉及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各類證明,經過匯總審核后上報市政府審議。
證明蓋章實施清單管理
據悉,下一步,市政府審改辦將探索對全市各區、各部門、各機構的各類證明和蓋章環節實施清單管理,凡未納入其中的證明,一律不準再要求申請人提供。
具體措施
1列出公共服務事項目錄
依法對本地區、本部門以及相關國有企事業單位、中介服務機構的公共服務事項進行全面梳理,列出目錄。
目錄中的事項,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服務創業創新需求的事項;與群眾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項。
列入目錄的事項要逐項編制辦事指南,列明基本流程、申請材料、示范文本及常見錯誤示例、辦理時限等內容。
2堅決砍掉各類無謂證明
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和蓋章環節,要堅決砍掉。
辦事部門可通過與其他部門信息共享獲取相關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供證明材料。
探索通過申請人事前承諾,辦事部門事后核查監管的方式,進一步減少由申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
3最大限度精簡辦事程序
要對辦事流程進行升級再造,最大限度精簡辦事程序,縮短辦理時限。
推動公共服務事項全部進駐政務大廳,將部門分設的辦事窗口整合,變“多頭受理”為“一口受理”。
同時,積極推行一站式辦理、上門辦理、預約辦理、自助辦理、同城通辦、委托代辦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