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天連跳兩級 疊加天文大潮 “天鴿”成今年以來登陸我國最強臺風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格苗報道 8月23日6時,中央氣象臺發布臺風紅色預警。中國氣象局于23日8時30分將重大氣象災害(臺風)應急響應提升至二級,全力做好臺風“天鴿”的應急防御工作。
監測數據顯示,23日10時,“天鴿”中心最大風力48米/秒,為強臺風級。其中心位于廣東省珠海市東南方向約75公里處,預計于每小時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將于今天中午1點前后在廣東珠海到臺山一帶沿海登陸。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受臺風“天鴿”影響,廈門沿海景區點全部關閉。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中央氣象臺臺海中心預報員錢奇峰表示,根據目前的預測,“天鴿”將成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臺風。他還介紹了“天鴿”的三大特點:
首先,“天鴿”名副其實,雖強度不輸其他臺風,但個頭的確較小。以十二級風圈半徑為例,“天鴿”只有40公里到50公里。這為預報員判斷它的強度變化增加了不小難度,因為個頭小,直到登陸前地面氣象站等才能觀測到“天鴿”帶來的大風。
其次,在近海區域強度快速加強。22日8時,“天鴿”用了快兩天的時間,剛從熱帶風暴級升級至強熱帶風暴級;22日15時,它便升級到了臺風級;23日7時,隨著距離我國陸地越來越近,它又升級到強臺風級。在不到24小時內的時間里,“天鴿”連跳兩級,完成了從強熱帶風暴級到強臺風級的“變身”。
再次,預計“天鴿”登陸我國之時,正是其強度巔峰狀態。對“天鴿”來說,近海區域環境非常有利于它發展增強。因此,在沒有地面條件增加阻力的海上,“天鴿”不斷增強,直至登陸后,在地形的影響下,它的強度才會逐漸減弱。
除了這三個特點,“天鴿”登陸的時間還很巧,恰逢農歷七月初二,趕上了天文大潮發生的時間。當臺風印發的風暴潮與天文大潮兩個波峰疊加,對潮位的巨大影響可想而知,需做好高潮位的防范工作。
此外,在從廣東登陸后,“天鴿”還將繼續向偏西北方向移動,穿過廣東和廣西,掃過我國的珠三角經濟帶,直至進入云南。所到之處,“天鴿”將帶來較強風雨,并使受影響地區高溫情況有所緩解,城市內澇,中小河流洪水及山洪、滑坡等災害也不容忽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