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每年超三百六十天空氣優良 生態“優等生”,如何再提升
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近日發布公報顯示,2016年海南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9.4%。截至2017年7月,這一比例為99.8%。這意味著,海南每年超過360天空氣優良。
自然賜予,更要加倍珍惜。海南提出“生態環境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差”。空氣質量如何進一步提升?環境保護效果如何更長遠?
生態紅線,請群眾盯緊
來自深圳的華先生不是第一次到海口。前不久,當他開車經過海口西海岸時,還是忍不住驚嘆:“海和天好像更藍了,各種建筑更少了。”
“我們拆除了大量違法建設,對海岸帶一邊清理一邊修復。”海口市相關負責人說,生態更好了,就能從群眾的口碑中體現出來。
整治違法建筑、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防治、土壤環境綜合治理、林區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海南專門出臺意見推進“六大專項整治”。以海岸線為例,海南處理了800多宗違法案件,收回8000多畝岸線資源。
今年8月,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海南。一個月的環保“大體檢”,釋放了群眾對生態環境持續變好的期待:2303件群眾舉報件,360人被約談,246人被問責……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組長賈治邦要求,重點督辦人民群眾反映的身邊環境問題的立行立改情況。
群眾無處不在的眼睛,讓企業的生態紅線意識進一步提升。“這次我們受到了教訓,生態環境只要破壞了,就是債,遲早要還。”文昌一名因環境違法而面臨處罰的房產企業負責人感慨。
環境保護,抓大也顧小
和很多省份相比,海南的重工業少,但農村養殖等面源污染點多、面廣、治理難、投訴量大。這類污染整治,對農村的養殖戶而言,影響也大。督察期間,中央第四環保督察組副組長趙英民提出,“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涉及民生的問題不能簡單粗暴,必須穩妥予以解決。”
在儋州溫氏扶貧養殖基地,農村小散養殖戶面源污染的難題有了新解法。基地負責人梁先生告訴記者,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地方政府提供雞苗,同時幫助農戶的雞苗進入養殖公司的雞棚,農戶參與管理。養殖的雞苗長大后由養殖公司銷售,養殖排泄物由養殖公司統一處理用于沼氣發電。對農戶來說,每只雞利潤至少5元,同時也解決了環保問題,即便在夏天,雞棚里依然干凈通風。
“保護好生態環境,解決好群眾關注關心的事情,也是政績。”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強調。海南實行生態環保量化考核,加大考核權重,并納入政績考核重點公示內容。海南省委組織部8月14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8月22日印發《關于做好省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察工作的通知》,把環保工作作為省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察的重要內容,對環保工作不力的,在推薦優秀干部中“一票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