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止軌道氣象衛星觀測系統成功換代
風云四號交付使用
本報北京9月25日電(記者馮華、趙貝佳)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和中國氣象局獲悉: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四號25日交付用戶投入使用。風云四號衛星綜合技術性能國際領先,它的交付標志著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觀測系統實現了更新換代。
風云四號衛星實現了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并跑”向“領跑”的跨越。風云四號衛星填補了3項國際空白,實現了全球首次靜止軌道干涉式高光譜大氣探測;全球首次輻射計、探測儀、閃電儀共平臺裝載,全天時工作;全球首次靜止軌道微波探測技術驗證,首次425GHz頻段探測。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表示,風云四號A星提供的最高500米分辨率可見光云圖的圖像質量顯著提高,還具備解析暴雨天氣不同層次水汽輸送等能力,預期對一線預報人員判識天氣和數值天氣預報水平將起到重大推動作用。
在軌測試期間, 風云四號衛星對臺風、沙塵、暴雨強對流等災害天氣和藍藻水華、霾等環境生態問題進行了實時有針對性的應用監測,為今年5月份北方地區嚴重沙塵、6月份的華北特大暴雨、6月底至7月初南方持續降水以及“苗柏”“南瑪都”臺風等的預警提供了有力支撐。應用結果顯示:風云四號衛星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能夠更加清晰地識別沙塵細節紋理和臺風內部中小尺度云系結構,解析暴雨天氣不同層次水汽輸送;閃電成像儀對強對流天氣的監測應用有很好的指示作用。目前,風云四號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對地觀測氣象衛星序列,有望在2017年底具備試運行和服務能力。
截至目前,我國8顆風云氣象衛星在軌運行,其中用于業務運行的有6顆。風云系列氣象衛星為81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高時效的氣象衛星數據,并覆蓋“一帶一路”沿線的37個國家和地區,被廣泛應用于氣象預報、防災減災、科學研究等領域。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之一。我國衛星資料應用正逐漸從單純“看圖”走向定量應用。風云三號的微波濕度計、微波成像儀和全球掩星大氣探測儀資料成功進入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同化系統,改進了對臺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系統的預報效果。氣象衛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效益正加速顯現。2016年,風云衛星遙感數據服務網注冊用戶增長30%,涵蓋氣象、電力、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農業、水利管理、航空運輸等98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