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廣佛地區將建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大都市區,攜領珠三角地區建成世界級城市群。記者9月28日從廣州市政府官網獲悉,《廣佛同城化“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下稱《規劃》)已于日前印發。“十三五”時期,廣佛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以上,2020年達到3.9萬億元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020年達到17萬元。
《規劃》對廣佛同城化進行了總體定位,廣佛地區將以建設荔灣—南海、花都—三水、番禺—順德三大同城化合作示范區為重點,建設為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區、全國同城化發展示范區、粵港澳合作核心樞紐、珠三角自主創新引領區、國家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
在上述定位下,《規劃》提出了廣佛同城化發展的具體目標:到2020年,廣佛同城化發展實現新跨越,廣佛地區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基礎設施對接成網,產業分工合作取得新突破,創新能力大幅躍升,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小康社會全面建成。
其中,兩市經濟總量穩步增加,經濟融合發展程度進一步上升。“十三五”時期,廣佛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以上,2020年達到3.9萬億元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020年達到17萬元。
重大交通樞紐的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兩市基礎設施對接成網。2020年,廣佛地區地鐵通車里程達572.3公里,白云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8000萬人次,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2500萬標箱、港口貨物吞吐量達6億噸。
產業空間布局更加合理,率先形成以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2020年,廣佛地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1%以上,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9%以上。
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發機構,培育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科技創新同城化機制更加完善,形成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創新發展一體化格局。2020年,廣佛地區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97%,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23件。
水環境和空氣污染治理成效明顯,生態環保聯防聯治新格局基本形成,兩市河流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達100%。區域整體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綠色優質生活圈初步建成。2020年,廣佛地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6.58%。
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和體育等領域資源共建共享,社會保障、就業、人才等領域服務實現同城化。2020年,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5.9萬元,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3.13人,每千名老年人口養老床位數超過40張。
展望2030年,廣佛地區將全面實現同城化,率先實現現代化。區域空間布局及功能分工合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基礎設施體系聯網,產業聯動融合發展,社會事業發達,公共服務均等,城鄉環境優美,人民生活殷實,優質生活圈全面建成,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大都市區,攜領珠三角地區建成世界級城市群。
■聚焦
產業協同
廣佛培育56家超百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
《規劃》提出廣佛兩地要共同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格局,建設“一核一帶兩軸五片區”產業融合發展空間格局。
所謂“一核一帶”,是以廣佛現代服務業發展核心區為引領,以沿珠江—西江產業發展帶為支撐,重點發展總部經濟、金融保險、商務會展等現代服務業和智能制造、機械裝備、汽車制造、新能源裝備等先進制造業。
在現代服務的發展上,《規劃》提出,要推動兩市服務業高端化高品質發展,精心打造“廣佛服務”品牌,建成有較強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國際現代服務業中心。
為實現此目標,規劃提出要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重點推進天河中央商務區、廣州國際金融城、琶洲會展商務區、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中德工業服務區、廣東工業設計城等片區高端化發展。至2020年,廣佛兩市培育超百億元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56家以上。
在攜手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同時,推進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也是共同構建產業協同的重點方向。《規劃》提出,廣佛兩地要聯合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基地。
而《規劃》提出的“兩軸五片區”就要打造以南北先進制造業發展軸(包括獅山副中心、九江鎮、龍江鎮等)、南北創新產業發展軸(包括南沙新區、廣州科學城、中新廣州知識城等)為驅動,串聯五大產業發展片區。
五大片區包括了東部創新產業發展區、南部臨港產業發展區、西部先進制造業發展區、北部臨空產業發展區與生態休閑旅游產業發展區。
創新發展
打造廣佛科技創新走廊 探索科研立項互認制度
為建設成為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廣佛地區將以廣州為龍頭帶動、佛山為重要支撐,構建協同有序、優勢互補、科學高效的區域協同創新體系。
《規劃》提出,廣州要充分發揮科技教育人才資源豐富的優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和國際科技創新樞紐;佛山要充分發揮智能制造、科技金融優勢,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的創新引擎和華南科技金融產業融合創新中心。
結合兩市產業創新需求,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的合作與互補,廣州重點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重大科技專項,佛山重點推進智能機器人、3D打印等先進裝備制造重大科技專項。建立健全跨區域協同創新政策扶持體系,率先建立區域科技管理機制和各級科技計劃項目協調機制,探索科研立項、自主創新產品、獎勵等互認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還提出打造廣佛科技創新走廊。以廣州高新區(一區五園)、佛山高新區(一區五園)等國家級高新區為核心載體,串聯起中新廣州知識城、天河智慧城、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廣州國際創新城、廣州國際生物島、廣州大學城、南沙明珠科技城、中德(佛山)工業服務區、中科院(佛山)產業技術創新科技園、中國“南方智谷”等重要創新園區,建設沿江帶狀廣佛創新走廊,推動形成由創新節點、創新走廊、創新網絡互為支撐的區域創新格局。
為提升兩地創新能力,兩地將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創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到2020年,兩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100家以上(廣州3500家、佛山1600家)。兩地還將開放共享區域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平臺和大型公共試驗裝置,進一步提升廣州超算中心云超算應用服務平臺支撐大科學、大工程方面的能力。
海陸空對接
共同推進珠三角新干線機場
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廣佛同城化發展的重要基石。
《規劃》提出,要加快廣佛地鐵(燕崗—瀝滘段)、廣佛地鐵(瀾石—樂從段)、佛山地鐵2號線引入廣州南站、廣州地鐵7號線西延順德段等項目建設,積極開展規劃中兩市9條地鐵銜接通道的對接,構建以廣州南站、西朗等為核心節點的廣佛地鐵同城化網絡。
廣佛同城化“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顯示,2015年地鐵通車里程完成值為280.8公里,而到2020年預期值要實現572.3公里,意味著廣佛同城的地鐵通車里程數將翻倍。
為構建立體化軌道交通對接線網,《規劃》還提出要推進廣佛環線、廣佛江珠城際、肇順南城際等城際軌道建設,建成佛山西站,形成廣州站、廣州南站、佛山西站、廣州北站、白云機場等主要交通樞紐的軌道交通串聯,實現主城區與近遠郊鎮通勤化交通聯系。
公路交通方面,《規劃》提出著力構建以軌道交通為主、公路交通為輔,地鐵、公交、城巴、出租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相融合的廣佛公共交通服務體系。
水運和陸運也是廣佛兩地跨區域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對產業協同發展有重要影響,規劃指出廣佛兩地要共享國際空港海港樞紐,以廣州打造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空樞紐為契機,共建錯位互補的廣佛航運體系,共同推進珠江三角洲新干線機場選址及前期研究。
公共服務
支持名校跨地區建設分校
廣佛同城化發展,廣佛居民的體驗最真切。《規劃》提出,推動社會事業各領域深度合作,打造全國高水平、高品質社會事業發展示范區。
在教育資源上,《規劃》提出要統籌優化廣州荔灣、白云、花都、番禺與佛山南海、三水、順德等交界地區中小學、幼兒園布局,支持名校跨地區建設分校,促進優質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此外,加強兩市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建設,發展特色高等職業教育,聯合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
在醫療服務方面,《規劃》提出,整合優化區域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加快廣州花都、南沙、白云等區三甲醫院和佛山婦幼醫院等一批醫療重大項目建設。到2020年,廣佛地區每千人醫療機構床位達到6張。推動轄區內大型綜合性醫院、重點專科醫院、高端和特需醫療機構面向廣佛地區服務,支持兩市高水平醫院通過合作辦院、設立分院、組建醫療集團等形式跨區域發展。
為了讓廣佛同城的生活更加便利,《規劃》提出推進跨市政務互通。在推進政務互通的同時,規劃提出要加強社會保障的同城對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