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攀枝花10月24日電 (記者 陳溯)中國西南山區,金沙江與雅礱江的交匯處,江水奔流不息,放眼岸邊山巒,漫山蔥綠與繁花映入眼簾。然而,20年前,這里幾乎是一片荒山,為了國家建設,攀枝花山上的樹木被采伐下來,順著長江漂流而下。
“我以前是這里的‘趕漂人’。”今年50歲的長江造林局職工張體建告訴中新社記者,1998年以前,他在雅礱江木材水運局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將山上砍伐下的木材放到江中,順流而下,輸送到中國的東部省份,“那會兒山上的樹木幾乎都砍沒了。”
四川省攀枝花市是中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三線建設”用材需求量大,攀枝花森林采伐量不斷增大,短短30年間,攀枝花轄區內可開發利用的森林資源基本枯竭,金沙江兩岸荒山觸目驚心,水土流失嚴重。
而如今,張體建等“伐木人”“趕漂人”已變成了“護林人”,攀枝花這個坐落于大山大水之中的城市也重新煥發生機,變成一座名副其實的“花城”。
1998年,攀枝花市作為在中國率先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城市之一,停止了天然林采伐,開展天然林保護。由于位于干熱河谷區,植被恢復十分困難,當地林業部門職工通過選育耐旱樹種、客土灌溉、加強管護等措施,硬是將干熱河谷區的植被恢復了起來。“以前種樹的時候,每天一干就是十個多小時,‘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張體建回憶道。
一直以來,攀枝花都是中國知名的礦產資源利用城市,木材、鐵礦等資源為國家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近年來,中國轉變發展路徑,突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攀枝花市也通過產業轉型和森林管護,使其美好的自然環境和天賦資源能為當地民眾造福。
每年二三月份,火紅的攀枝花(木棉花)就會開遍攀枝花市的漫山遍野。2012年至2016年,當地林業部門在城市山地上開展山體生態修復與治理,建設生態產業林、景觀林共1.2萬公頃。記者看到,在當地最繁華的市區——東區的高山之上,木棉、高山榕、臺灣相思樹、三角梅、馬櫻丹等植物繁茂生長,不少居民在新建的山間步道上悠閑漫步,感受森林的美。
攀枝花市林業局副局長曾順強告訴記者,隨著森林植被的逐漸恢復,攀枝花依托自身充足的陽光、宜人的氣候等自然條件,提出了“康養+產業”理念,通過大力發展“康養+醫療”“康養+旅游”“康養+農業”等新業態,打造森林康養旅游勝地,建成全國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
在普威林業局森林區域的森林體驗步道上,游人可以深入森林腹地,親密接觸自然,呼吸新鮮的負氧離子。此外,在攀枝花市東區的阿署達花舞人間景區內,還坐落著中國第一家康養學院,為康養產業培養專業人才。
今年10月,攀枝花市被中國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攀枝花市作為中國西南重點國有林區、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區,經過天然林保護和林地恢復,森林覆蓋率已從1998年的50%增加到60.1%,天然林面積516.5萬畝,蓄積達到3661萬立方米。當地的護林員告訴記者,已消失多年的黑熊、獼猴、錦雞等飛禽走獸又重新出現在攀枝花的郁郁山林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