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公開,簡單說就是讓公共部門的每一筆資金都曬在陽光下,從而保障公眾對財政預算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2015-2017年,財政部連續三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地方預決算公開情況專項檢查,今天財政部發布了2016年度地方預決算公開度排行榜。
據了解,目前財政部已經建立完善了地方預決算公開度評價指標體系,這個體系以專項檢查結果為基礎,區分預決算公開的公開率、及時性、完整性、細化程度、公開方式以及真實性等因素,通過軟件系統對各地政府及部門預決算公開情況進行量化打分。
根據今天公布的2016年度地方預決算公開度排行榜,在31個?。ㄖ陛犑?、自治區)和5個計劃單列市中,上海、山東、深圳、廣西、湖南、寧波、天津、貴州、江蘇、河北排在了前10位,其中上海、山東的預決算公開度都超過了99分。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預算管理研究所所長 李燕:這說明我國的預決算公開推進非???,地方對公開的認識也在不斷深化,這就保證了公眾的知情權,也讓財政資金曬在陽光下,資金使用更加透明。
地方預決算公開狀況出現根本性好轉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2017年度地方預決算公開的專項檢查已經進入收尾階段。而根據2016年的檢查結果,我國地方預決算公開總體情況已經出現根本性好轉。
根據財政部檢查結果,從公開數量來看,在26.1萬家地方預算單位中,未公開部門預算和未公開部門決算的單位大幅減少,分別從2015年的3.7萬個和5.6萬個,下降到2016年的737個和778個,平均降幅為98.3%。
不僅如此,地方預決算信息公開的完整性、規范性和及時性等各項指標的達標率均超過90%,實現大幅提升。舉例來說,2015年,未公開舉借債務情況說明的有11個省級政府和138個市級政府,到了2016年,分別減少為1個和8個,整體降幅達93.9%;2015年,有12.7萬個各級部門未披露部門預算“三公”經費增減變動原因,2016年則減少為3.1萬個,整體降幅達75.5%。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盡管地方預決算公開狀況出現根本性好轉,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預決算公開工作開展不平衡;公開質量和收支決算信息真實性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基層民生資金使用情況公開仍不充分;仍有少數部門未按規定公開預決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