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只給老公500元生活費,算不算家庭暴力?遭遇家庭暴力,記錄下的日記能不能成為證據?在家庭暴力中,如何正確地保護自己的權利……
從2016年3月《反家庭暴力法》實施以來,杭州市110反家暴聯動小組平臺總共接警8000多件,其中今年1-10月接警約5000件,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
在11月25日“反家暴日”來臨前,杭州市婦聯昨天舉行了一場《律師談家暴》圓桌會。
案例一:大學女教授
同是教授的老公下手越來越重
前不久,杭州市婦聯熱線接到了一位女士的求助電話。女士說,她和老公都是某知名大學教授,老公是博士后,她自己是博士。結婚十多年,她一直受老公暴力傷害。一言不合,老公就拳頭巴掌打過來。
她給老公這樣的行為找過很多理由,比如老公做課題工作壓力大,又或者他遇到了什么煩心事,但隨著老公動手頻率和程度的增加,她越來越感到害怕。
婦聯工作人員建議她報警。
電話那頭的她一聲嘆息:“報警離我太遠了。”她說,他們所處的環境決定她不可能因為這種事情報警,她理解中的報警應該是遇到壞人才作出的。她之所以鼓起勇氣給婦聯打來電話,是希望婦聯能派工作人員對她老公進行教育。“我們一再跟她說,這種情況必須報警,你老公的行為已經觸犯反家暴法了。臨到最后,她說她再考慮一下。”
案例二:年薪200萬的女高管
練散打的老公一不順心就打她
小敏(化名)是一位企業高管,年薪200萬。
2016年3月,《反家庭暴力法》剛實施,她就找到了姚律師。她身上帶了四五個本子,幾乎每本記的都是她的血和淚——
四五個本子上記錄的,是老公每一次打她的經歷,時間、地點、受傷情況。
小敏老公是練習散打的,結婚10多年來,只要老公心情不好、夫妻倆鬧矛盾了或者因家庭問題意見統一不了,老公都會用拳頭解決問題。
練過散打的老公,出手力度之重可想而知。每次挨打,小敏都沒有報警,也沒有去醫院,如果傷不重,她就自己去藥店買一些跌打藥涂一下或者膏藥貼一下;挨打重了,她在床上躺幾天(因為是高管,上班比較自由)。
“她都通過自愈的方式療傷。身上的烏青一時消除不了,她就穿長衣長褲遮起來,脖子上的傷痕她就用圍巾遮住。”
律師問她為什么十多年一直沒有報警?她說自己想過反抗,但礙于面子以及考慮孩子的將來,她都沒有報警,而選擇保持沉默。
直到2016年反家暴法的實施,她終于主動找到了律師。
遺憾的是,每一次家暴小敏都沒有報警,也沒有去醫院,丈夫對她的家暴缺乏強有力的證據。當律師找到小敏丈夫時,他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最終小敏成功離婚了,可是長達十多年的家暴帶給她心理上的創傷,卻只能通過時間慢慢來治愈。
每月給老公500元生活費
算不算家暴
昨天的現場,一共來了9位律師,其中有一位是男律師。他告訴錢報記者,家暴不僅僅是男人對女人,現實中女人也有對男人進行家暴,比如精神層面的冷戰。
“家暴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最大的特點是控制性、長期性。”
主持人問現場9位律師:“老婆每月只給老公500元生活費,是家暴嗎?”現場律師相視而笑,認為這可能會涉及家暴。
“那每月給500元呢?”“那給5000元呢?”……
“每個月給丈夫規定的零用錢,這種方式本身不是家暴,具體要看這種方式對他的影響。有的丈夫開銷很小,上班、吃飯都不用花錢,可能1000元錢就夠了,那給他500元這不是家暴;而當給的零用錢對丈夫的生活造成影響,讓丈夫明顯感覺到受人控制了,這就是家暴了。”
路人鄰居報警的越來越多
遭遇家暴請第一時間報警
杭州市婦聯的工作人員透露,反家暴報警數量之所以上升明顯,與反家暴法實施之后各地的宣傳是分不開的。
今年還出現一個新的現象:路人、鄰居、同事報警的家暴事件越來越多,“今年七八月份,不少路人報警,稱家長對孩子實施家庭暴力。這也說明大眾對反家暴的意識越來越高。”
遭遇家暴,千萬不能一味忍讓。
參與現場圓桌會的律師們說,報警是反家暴的第一步。
“報警了,民警就會到現場。作為受家暴的一方,需讓警察開一張驗傷單鑒定傷情,驗傷單有兩聯,一聯是警察記錄的情況,第二聯是醫院傷情記錄。有了這一系列流程,家暴的證據非常確鑿,就可以為下一步損害賠償以及起訴等提供有力證據。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